首页 > 实时讯息 >

这些慢病,中西医结合有妙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03:40:00    

江西省丰城市白土镇中心卫生院医生在抓药称重。王堃摄/光明图片

中医与西医各有千秋,二者相辅相成。在病情缓解期,中医重在扶正固本,西医则重在精准控标调量;在疾病复发期,西医则重在有效控标,中医则重在跟踪监护,以确保机体康复。

在临床实践中,中西医结合,已有很多较为成熟的范例。

高血压:尽管西药能够迅速降低血压以防高血压危象等急性并发症,但部分老年患者用药后会因头痛、疲乏而产生不适感觉,长期药物治疗也会对肝肾组织产生一定损伤。而从中医药的角度,高血压属于“眩晕”的范畴,多由肝肾不足或肝阳上亢等导致,通过以天麻钩藤饮等中药方剂平肝潜阳、滋补肝肾,达到息风止痛的效果。同时可改善胆固醇含量,减轻血管壁的损伤,与西药治疗互补能够维护血压稳定性,减轻西药药效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糖尿病:西医药主要使用胰岛素与降糖药调节血糖水平,通过迅速降低血糖,防止因高血糖引发酮症酸中毒等危险状况的出现。中医把糖尿病称为“消渴”,有滋阴清热、补肾健脾等治疗手段,例如消渴丸(内含中、西药成分),不仅可以对血糖起到辅助降糖的作用,还可以改善患者口燥咽干、喜饮、多食与消瘦等症状,同时有助于调理人体代谢紊乱问题,避免发生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等病症,这样的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对控制血糖更有保障。

骨关节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骨关节发生退行性变化,出现疼痛、僵硬的症状。西药的非甾体抗炎药可以消炎止痛,而关节置换手术也是患有重度关节损伤者的曙光。而如针刺、推拿等中医外治法可以舒筋活络,达到止痛的效果;膏方中药温通经络、祛寒除湿,内服独活寄生汤等汤方能够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内外兼收,提高关节活动度,延缓疾病进展,与西医治疗相互配合,缓解患者的痛苦。

慢性胃炎:西医常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快速抑制胃酸分泌以缓解胃灼热、疼痛等症状,并联合抗生素根除幽门螺杆菌,预防溃疡。但长期抑酸可能引发消化不良或肠道菌群紊乱,部分患者对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或胃肠不适。中医将慢性胃炎归为“胃脘痛”“痞满”范畴,多因脾胃虚弱、肝气犯胃或湿热蕴结所致,治法以健脾和胃、疏肝理气为主。如香砂六君子汤可补益脾胃,柴胡疏肝散能调和肝胃气机,辅以针灸足三里、中脘等穴位疏通经络,促进胃黏膜修复。中西医结合既可迅速控制症状、根除病原,又能改善腹胀、嗳气等不适,减少长期应用西药的副作用。

肾炎:肾病属中医水肿范畴,有治肺、治脾、治肾之说。但仅满足中医证型难以提高疗效。基于肾病各病病理,如何选用与之取长补短的中药是值得探索的课题,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多系链球菌引发,常用青霉素及对症处理,加用清肺利水中药后,效果有所提高。而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与肾病综合征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量大,且时间长,其副反应柯兴氏症亦在所难免,尽早地使用养阴清火的生地、知母、甘草等,不但可大大延迟柯兴氏综合征的出现,且可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使用量及时间。

要提醒的是,中西医结合不仅仅是两类药物的简单结合,而是一种综合管理模式,应定期对患者进行检查观察,测量血压、血糖,监测肝肾功能等,并根据结果动态调整用药方案;也不能忽视患者日常生活习惯因素,如平衡膳食、适量运动等,在提高人体自身健康水平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患者接受中西医治疗的认可度。

(作者:郑晓鹏,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