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3000多台手术缝合生命的经纬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0:18:00    

于春波让患者“断肢重生”。受访者供图

于春波的手,是显微镜下的“绣花针”。血管细若游丝,神经密如蛛网,他却能用比发丝更细的线,在血肉中编织生命的经纬。

于春波,中共党员,现任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手足显微外科主任、主任医师。从业30年,他让3000多台手术成为“断肢重生”的奇迹,用指尖的细腻缝合了无数破碎的人生。

他曾是北京名医门下的学徒,却选择扎根东莞小镇,让显微外科的“火种”在基层燎原。从一台显微镜、几把镊子起步,他带出一支“显微铁军”,将医院的手足外科打造成“省级标杆”。

近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拟表彰对象的公示》,确定1677名全国劳动模范和762名全国先进工作者拟表彰对象,于春波入选全国先进工作者拟表彰对象。

●撰文:蔡子航 欧雅琴

打造东莞手足医学“金字招牌”

2002年,凭借优异的业绩,于春波获得到国内著名的北京积水潭医院进修的宝贵机会,师从“中国手足外科之父”王澍寰院士深造。

此后,他多次到台湾秀传医院、山东省立医院、上海华山医院、上海六院、上海九院等国内著名手足外科进修。

多年的刻苦学习,他练就了一双妙手,在断肢、断掌、断指(趾)再植,拇指及示指缺损足趾移植再造,游离穿支皮瓣修复缺损创面处理,后期功能重建、外踝关节镜、畸形矫正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003年,他放弃大医院优渥条件,扎根东莞大岭山。那时的中西医结合医院,设施落后、高级技术人才少,难以开展高难度手术,但他硬是凭一己之力,从零搭建起手足外科。如今,这里每年收治全市6%以上的工伤患者,成为东莞手足医学的“金字招牌”。

近年来,他主持东莞市重点科研项目《微型皮瓣的微血管构筑和血供动力研究》和吴阶平基金会科研项目《脱细胞基质周围神经修复膜用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临床研究》,与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建解剖实验室,主持吴阶平基金会课题1项、东莞市科技局重点课题1项。

“独行快,众行远。”于春波深谙此理。在以青年为主体的手足外科,他非常重视科室内青年医务人员的培养。

他无私地向青年传授经验,组织他们参加全国显微外科解剖高级研修培训班等课程,到北京积水潭医院等高水平医院进修,不断提升他们的临床技能。

在工作中,他总是要求团队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按照标准化要求进行操作。他引导青年医务人员要用心服务每一位患者,指导他们落实各项便民利民措施,以更好地服务患者。

他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只有科室每一个人的技术不断地提升,手足外科才更有发展前途。”如今,他的团队在全国显微外科大赛中跻身30强,科室挂满“青年文明号”“先进护理集体”的牌匾。

一双“魔术手”托起生命的重量

手足外科的战场,是分秒必争的较量。

断肢存活时间以小时计,医生必须跑赢时间。于春波的日常,是“手术台连着手术台,无影灯照到天明”。

曾有1岁幼童食指被夹断,家属从莞城驱车20多公里前来,在慌乱中,家长忘记带上小孩的离断手指,当其他家属将离断的手指送到医院时,已是晚上11时多。

正在休息的于春波得知情况后迅速赶到医院,立即组织开展手术,显微镜下奋战两小时,断指再植手术顺利完成。几天后,断指再植成功,小孩的手完好如初,其家人感激不已。

手足显微外科要求高度微创、精细,需要在显微镜下把比头发丝还细的神经和血管用细针、细线进行缝合,经常要争分夺秒地开展手术,要求保持固定的姿势,连续操作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

一次,一名拇、示、中指、手掌多处离断,尺桡骨双骨折的病人急诊入院,于春波连续奋战十几个小时完成显微手术。正当手术完成之时,又来了一名前臂多处受伤的重症患者。

于春波顾不上休息,“无缝衔接”站上了手术台,一站又是连续十多个小时。就这样,于春波连续为两名伤者进行了长达36小时的手术,两名伤者的断指、断掌顺利成活。

这样的“生死时速”,于春波带领的手足外科团队每年都要经历3000多次,东莞周边乃至全国各地的患者慕名而来。

“车间医生”成为工人“暖心好友”

于春波的诊室,没有冰冷的器械声,只有暖心的家常话。面对经济拮据的工人,他精打细算“用最少的钱治最难的病”;遇到少数民族患者语言不通,他四处联络翻译,让病房响起“连心桥”般的乡音。

2011年6月的一个夜晚,一辆企业客车在常虎高速上发生意外,40多名乘客受伤,其中30人被迅速送到就近的大岭山医院。

迅速判断、紧急救治、精心治疗……在深夜里,对送到医院来的患者,于春波与团队均细心诊治、优质护理,让患者们深受感动。第二天,企业管理层将在其他医院住院治疗的员工全部转至大岭山医院治疗,“我相信,医院有您这样的医生,能给我的同事最好的照顾。”

他的仁爱,跨越山河。受国家卫健委、北京积水潭医院等邀请,他多次赴新疆、西藏义诊,为先天畸形患儿送去“重塑人生的礼物”。

他在诊疗工作中得知,东莞及周边地区不少手足先天畸形患儿特别是复杂手足畸形患儿,需要远赴北京等地就诊。

在医院的支持下,他邀请国内顶级专家来莞,开展大型矫正义诊,50多台高难手术填补省市空白,同时通过传帮带显著提升了本地医疗技术水平。

“对普通的孩子来说,玩游戏、抓东西是很平常的。但对患有足先天畸形孩子来说,这种‘小确幸’来之不易。”于春波说。

术后,他坚持随访患儿,至今已有十余年。在他看来,“畸形矫正不是终点,让孩子抓得起玩具、跑得过春风,才是医者的使命”。

东莞是制造业大市,工人双手托起城市繁荣,却也常被机器“咬伤”。

于春波总是尽心尽力为患者考虑,用最少的成本实现最优的疗效。他还经常给有困难的病人送饭菜和衣物,即便偶尔遇到一些误会、一些疑问也细心化解。

为变治病救人为治“未病”,于春波在积极救治受伤产业工人的同时,也经常深入企业一线车间,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观察工人的操作过程,并从医学的角度提出预防工伤的专业建议和受伤现场的应急措施知识,将健康送到车间里、机器旁。

“他对每个患者的态度都很真诚,总是尽力助人,减少受伤员工和企业的损失,让我们都很感动”,一名与于春波长期打交道的企业老板如是说。于春波的诚挚,让长期与他打交道的人感受至深,也让很多短暂接触的患者铭记于心。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