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弘扬教育家精神·乡村教师日志】周艳红:为乡村女孩打造成长“甜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9 08:15:00    

4月14日,周艳红(左二)在给学生作辅导。通讯员 摄

【人物】

周艳红,女,1978年生,汉寿县军山铺人,中共党员。从教26年来,她一直坚守在乡村教育岗位,连续12年担任九年级毕业班班主任,长期负责学校女生工作、教务工作等,获“常德市优秀班主任”、汉寿县“十佳优秀老师”“十佳德育教师”等称号。

【日志】

4月14日,周一,晴。

今天天气有点热,我做了几瓶“杨枝甘露”给班上的女孩子们喝,看着她们满足又幸福的笑容,我觉得也很幸福。

我喜欢做甜品,“杨枝甘露”“绿豆西米露”“银耳莲子羹”……我都会做,虽然制作过程比较麻烦,但每当想起孩子们的笑容,所有的辛苦都化作心底的甜。

乡村女孩像荒野里的小花,在无人关注的角落里倔强生长。为她们制作一杯杯成长“甜品”,我乐此不疲。

曾有个叫刘林的女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与爷爷一起生活。正处于青春期的她,身体已经开始发育。但由于爷爷的性别和年龄差异,在生活上很难给予她细致入微的关怀和指导。我意识到,这样的环境对刘林的成长不利。

“跟老师回家住吧。”我轻声对她说,那一瞬间,我仿佛看见她眼里闪过一道光。就这样,刘林在我家一住就是一年多。

每天早上,为她准备早餐;晚上,陪她做作业;遇到她情绪低落的时候,我就会坐在她身边,倾听她的心声,给予她安慰和鼓励。在我的陪伴和帮助下,刘林逐渐变得开朗自信起来,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第二年夏天,当她拿着高中录取通知书扑进我怀里时,我感受到了作为教师最幸福的时刻。

在乡村执教这些年,我见过太多像刘林这样的乡村女孩。因月经初潮而请假,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敢见人;因胸部发育而含胸驼背,试图隐藏正在变化的身体;更多的孩子沉默寡言,眼中带着与年龄不符的忧郁。

为此,我坚持每个学期召开“女生会”。在这个只属于女孩们的私密空间里,我们用最朴实的语言谈论青春期的变化,教她们认识并爱护自己的身体。

去年,五年级女生玲玲第一次来月经时,因为害怕这种身体上的变化,竟然选择了不上学。

我和班主任前往她家,走到她身边,拉起她的手说:“孩子,来月经说明你在慢慢长大,要成为美丽的大姑娘了,这不是可怕的事。老师办公室有个百宝箱,里面有所有女孩子生理期要用的东西,你要不要明天来探秘?”

经过一番谈心,女孩脸上终于露出释然的笑容,点头说:“老师,我知道了,我明天就去上学,明天就去探秘。”那一刻,我和班主任相视一笑,心中的石头落了地。

为了更好地关爱乡村女生,我们还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班主任每周都会对班上的女生进行一次谈心谈话,深入了解她们在学习、生活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情况;每月一次的防性侵主题班会,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之一;对于留守儿童,我们时刻关注其家庭情况,及时和其父母沟通,让他们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

我们也会叮嘱女生们,放学回家后,没有家长允许不得外出留宿,确保她们的人身安全。对于困难家庭的孩子,我们在生活上也会给予帮助,让她们能够安心学习。

在乡村从教这些年,我深深体会到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陪伴成长。乡村女生就像一朵朵在风雨中独自绽放的花朵,柔弱而坚强,她们需要的不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更是一个温暖的怀抱,一双搀扶的手,一个告诉她们“你很重要”的声音。作为老师,我们可能无法替代父母的角色,但可以用爱心为她们撑起一片成长的天空。

傍晚时分,我站在教学楼的走廊上,看着放学的学生们三三两两地走出校门。夕阳把她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欢笑声回荡在校园里。在这里,每一个女孩的成长都值得被倾注满满的甜蜜。在爱与关怀的温暖氛围中,她们将慢慢释放独有的馥郁香气,绽放出只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杨斯涵 整理)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