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西林麻鸭:地标麻鸭赋能乡村振兴,生态养殖走出特色脱贫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9 17:16:00    

青山绿水间,一群群麻鸭在广西西林县的稻田与溪流间穿梭。这些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西林麻鸭,正成为连接生态资源与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致富密码”。

自然馈赠:西林麻鸭的独特基因

得益于云贵高原余脉的独特地理环境,西林麻鸭在溪流纵横、稻田广袤的生态系统中,以稻田中的鱼虾、螺类、水草及玉米等天然食物为食。尽管其体型仅为普通鸭子的三分之二,但自由放养的模式造就了西林麻鸭肉质细嫩、皮下脂肪少、无膻味、肉质细腻弹牙的特点,烹饪后汤甜肉香,肥而不腻,被当地人称为“舌尖上的瑰宝”。

其全身皆可开发:鸭蛋加工为皮蛋、咸蛋,鸭毛制成羽制品,公鸭则以鲜嫩肉质直供餐饮市场,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科技赋能:小麻鸭孵出大产业

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西林县通过“科技+养殖”模式,将麻鸭产业打造为脱贫致富的支柱。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从鸭舍选址、繁育技术到疫病防控提供全程指导。

在那卡村的志色麻鸭繁育基地,科技特派员庄茂忠通过改进孵化技术、优化饲料配方,实现了鸭苗存活率与品质的双重提升。

他们的科技服务不仅覆盖麻鸭产业,还辐射至当地黄牛、山羊、蜜蜂等养殖领域。在专家指导下,全县黄牛养殖从2018年的1639头增长至5156头,蜜蜂养殖规模突破2.5万箱,形成多个示范基地,带动贫困户年均增收超万元。

品牌升级:地标产品走向全国

为提升西林麻鸭的品牌价值,当地政府积极推动产业标准化与市场化。

2013年,西林麻鸭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

在西林麻鸭的产业化进程中,广西西林嘉沃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西林嘉沃”)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公司+农场+加工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西林嘉沃构建了西林麻鸭从种养、加工到销售的纵向全产业链条。

此外,西林嘉沃还创立“贡鸭纪”品牌,以优质鸭种“西林一号”开发出白条鸭、麻鸭汤、白切鸭等多种深加工食品。

2025年“世界酒中国菜”地理标志推广活动中,西林麻鸭与贵州德康酒搭配亮相,以“白斩”“黄焖”等烹饪方式创新鸭肴特色功夫菜,成为广西文旅美食新名片,进一步打开了全国市场。

未来展望:生态与经济的双赢之路

数据显示,西林麻鸭目前年饲养量超43万只,覆盖全县所有贫困村,带动40户合作社成员及数千农户脱贫。坝盆村金盆黄牛养殖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技术共享与销售联动,成为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典范。

西林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深化麻鸭产业链建设,推动“养殖-加工-文旅”融合发展,开发麻鸭主题农家乐、预制菜等新业态,借助电商平台让西林麻鸭从深山稻田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

一只麻鸭撬动一个产业,一个产业激活一片乡村。西林立足生态优势,以科技创新驱动麻鸭特色养殖业升级,探索出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

撰文:林海金 戴双城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者】 林海金;戴双城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