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间,一群群麻鸭在广西西林县的稻田与溪流间穿梭。这些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西林麻鸭,正成为连接生态资源与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致富密码”。
自然馈赠:西林麻鸭的独特基因
得益于云贵高原余脉的独特地理环境,西林麻鸭在溪流纵横、稻田广袤的生态系统中,以稻田中的鱼虾、螺类、水草及玉米等天然食物为食。尽管其体型仅为普通鸭子的三分之二,但自由放养的模式造就了西林麻鸭肉质细嫩、皮下脂肪少、无膻味、肉质细腻弹牙的特点,烹饪后汤甜肉香,肥而不腻,被当地人称为“舌尖上的瑰宝”。
其全身皆可开发:鸭蛋加工为皮蛋、咸蛋,鸭毛制成羽制品,公鸭则以鲜嫩肉质直供餐饮市场,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科技赋能:小麻鸭孵出大产业
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西林县通过“科技+养殖”模式,将麻鸭产业打造为脱贫致富的支柱。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从鸭舍选址、繁育技术到疫病防控提供全程指导。
在那卡村的志色麻鸭繁育基地,科技特派员庄茂忠通过改进孵化技术、优化饲料配方,实现了鸭苗存活率与品质的双重提升。
他们的科技服务不仅覆盖麻鸭产业,还辐射至当地黄牛、山羊、蜜蜂等养殖领域。在专家指导下,全县黄牛养殖从2018年的1639头增长至5156头,蜜蜂养殖规模突破2.5万箱,形成多个示范基地,带动贫困户年均增收超万元。
品牌升级:地标产品走向全国
为提升西林麻鸭的品牌价值,当地政府积极推动产业标准化与市场化。
2013年,西林麻鸭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
在西林麻鸭的产业化进程中,广西西林嘉沃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西林嘉沃”)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公司+农场+加工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西林嘉沃构建了西林麻鸭从种养、加工到销售的纵向全产业链条。
此外,西林嘉沃还创立“贡鸭纪”品牌,以优质鸭种“西林一号”开发出白条鸭、麻鸭汤、白切鸭等多种深加工食品。
2025年“世界酒中国菜”地理标志推广活动中,西林麻鸭与贵州德康酒搭配亮相,以“白斩”“黄焖”等烹饪方式创新鸭肴特色功夫菜,成为广西文旅美食新名片,进一步打开了全国市场。
未来展望:生态与经济的双赢之路
数据显示,西林麻鸭目前年饲养量超43万只,覆盖全县所有贫困村,带动40户合作社成员及数千农户脱贫。坝盆村金盆黄牛养殖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技术共享与销售联动,成为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典范。
西林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深化麻鸭产业链建设,推动“养殖-加工-文旅”融合发展,开发麻鸭主题农家乐、预制菜等新业态,借助电商平台让西林麻鸭从深山稻田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
一只麻鸭撬动一个产业,一个产业激活一片乡村。西林立足生态优势,以科技创新驱动麻鸭特色养殖业升级,探索出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
撰文:林海金 戴双城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者】 林海金;戴双城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文艺汇演、戏曲演出、非遗表演轮番上阵,汝瓷、玉器、非遗大集琳琅满目……4月18日上午,汝州“第五届恋瓷集”暨“汝州市乡村文化汇演”系列活动在位于汝州市区南部的汝瓷小镇内拉开帷幕。在这里,记者看到了“汝瓷的七十二变”——它不仅可以是橱窗内精美的艺术品、收藏品,还可以是触手可及的手钏、项链、卡通摆件、手
2025-04-19 18:43:00青山绿水间,一群群麻鸭在广西西林县的稻田与溪流间穿梭。这些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西林麻鸭,正成为连接生态资源与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致富密码”。自然馈赠:西林麻鸭的独特基因得益于云贵高原余脉的独特地理环境,西林麻鸭在溪流纵横、稻田广袤的生态系统中,以稻田中的鱼虾、螺类、水草及玉米
2025-04-19 17:16:00中新网江西庐山4月19日电 (巫发阳 左凌云)“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暮春时节,正是江西庐山云雾茶的采摘季,茶农们从庐山脚下开始采摘,随着海拔不断升高,忙碌的茶农身影与清晨的山间薄雾融为一体,上午采摘的嫩芽,下午便送进加工厂,经过一系列制茶工艺后,成为文人墨客茶桌上的香茗。生产车间内,工人帅世荣
2025-04-19 11:07:004月14日,周艳红(左二)在给学生作辅导。通讯员 摄【人物】周艳红,女,1978年生,汉寿县军山铺人,中共党员。从教26年来,她一直坚守在乡村教育岗位,连续12年担任九年级毕业班班主任,长期负责学校女生工作、教务工作等,获“常德市优秀班主任”、汉寿县“十佳优秀老师”“十佳德育教师”等称号。【日志】4
2025-04-19 08:15:00北京商报讯(记者 金朝力 卓洋) 4月18日,记者从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2025年一季度北京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一季度北京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59.9亿元,同比增长5.5%。据介绍,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59.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
2025-04-18 16: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