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国多地为何刮起14级大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08:50:00    

本报记者 郭媛丹

从11日开始中国多地遭遇罕见大风天气引发高度关注。本轮大风天气中,北京、天津等地均出现14级大风天气。这个级别的大风是否堪比台风?为何人们对于本轮极端大风天气的感受存在一定差异?

4月12日,游人在大风中从北京鼓楼前经过。

据北京气象部门发布的消息,11日17时至13日6时,全市573个测站中有509个测站极大风达8级及以上,350个测站极大风达9级及以上,16个测站极大风达12至14级。全市最大阵风风速出现在门头沟高山玫瑰园,为45.8米/秒,达到14级。此外,本轮大风天气中天津也出现14级大风,突破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极值。
14级的极大风速是什么概念,是否和台风类似?“北京出现的14级阵风,风力和强台风中心附近的风力差不多,但北京的风速只是几秒钟的瞬时阵风,不会像强台风那样持续时间非常长。”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尹炤寅解释称,根据热带气旋等级划分标准,强台风底层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4级至15级(最大平均风速41.5米/秒至50.9米/秒),但强台风级别的风力持续时间很长,中间间隔很短,跟北京出现的极大风速还是有区别的,虽然风力大小一致。
对于本轮大风极端性强、持续时间长的原因,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解释称,首先是由于此次冷空气势力强,冷暖气团对比明显。伴随冷空气活动,锋前还有锋面气旋强烈发展。锋面气旋是一个低压涡旋系统,冷空气是高压系统,而华北地区正好位于二者之间。华北东侧的气旋低压区在不断降压,其西侧高压区在增压,此消彼长,高压与低压之间气压梯度和变压梯度进一步增大,“居高临下”的冷空气“一泻千里”,导致地面强风的产生。其次,此次大风时间长与高空中的另一个天气系统——冷涡系统有关。通俗地说,冷涡是在高空旋转的冷空气“漩涡”。在冷涡系统后部,西北气流不断将冷空气“补充”进来,导致北方地区大风持续时间偏长。
尽管此次大风威力不同寻常,但有一些身处城区的民众可能直观感觉风没那么大,“没感受到14级大风的威力”。这种落差一定程度上来自“平均风”和“阵风”的区别。据气象部门介绍,平均风指的是一定观测时段内风速的平均值,通常指2分钟和10分钟内测得的持续风速的平均值,是用来描述长时间内的风速变化情况。阵风指的是瞬时极大风速,通常是指3秒内风速的平均值,是用来描述突然、强烈的风力,某一瞬间突然达到13级。因此人们可能会产生“风没有那么大”的感觉。
此外,风力也与“狭管效应”有关。最普遍的现象是,两栋高楼之间就可能因为“狭管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出现强风。因此,即便在同一个城市的不同地区,人们感受到的风力也会有差异。同时,此次大风的主要时段发生在周末,上班族看到大风要来的预警后,“响应号召不出门”,在家“听风”“看风”也是导致差异性体验的一个因素。▲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