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领跑,武汉一季度“文体娱”新企业同比增长近3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4:08:00    

2025年一季度,武汉新登记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一马当先,成为国民经济二十大门类中增速最快的企业门类,5675家新企业涌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3倍。

8日,来自市市场监管局的一份新登记企业“硬核”数据单呈现“开门红”。一季度,全市新登记企业数量达到7.8万余家,同比增长52%。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新登记企业同比增幅289%,增幅位列榜首。破土而出的大量文体娱企业,分布于数字文化、游戏、影视、休闲体育、文化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中文化企业5205户,体育企业230家, 娱乐企业240家。


“梦回大楚”数字游艺综合体部分效果图,玩家戴上头显设备可穿越虚拟与实景相结合的“楚国”。

长江日报记者走访了解到,靳卿女士在东湖高新区开办了一家数字文化公司,致力打造全国首家沉浸式荆楚文化数字游艺综合体。在洪山区,武汉“掌游科技”开年增加了网络文化经营范围,与70余家游戏企业加入全国首个小游戏产业孵化基地,共同开发小游戏产业的新蓝海。

有的企业刚“出世”就展开大手笔。3月26日,子伯兄弟影视(武汉)合伙企业在汉阳区注册登记。与这家新企业一起开启未来,15个文化重点项目在汉阳区集中签约,而“子伯兄弟影视”将投资拍摄《知音传奇》,目前剧组正在汉阳采风。

“梦回大楚”生态综合体营造虚拟与现实结合的“楚国”,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楚国”800年历史。

湖北省政协委员、湖北大学旅游学院教授胡芬认为,武汉文体娱企业快速增长,是消费需求升级、政策引导、文化科技赋能、良好营商环境支撑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024年,武汉人均GDP已达15万元以上,消费者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和个性化消费,“体验经济”“国潮经济”蓬勃兴起。胡芬表示,消费者更注重情感价值与文化体验,升级的市场需求推动新企业不断产生并开发多元化产品。

长江日报记者梳理发现,2022年后,一系列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密集出台,涵盖数字创意产业、文化演艺产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文化体育休闲产业等多个领域,多项组合拳合力营造文化繁荣的市场环境,为文体娱企业茁壮成长厚植土壤、播洒阳光。

特别是今年以来,多项高级别文体盛事为文体娱企业带来大量商机。“汉马”拉动消费总效应接近3亿元,刀郎演唱会带动武汉体育中心周边酒店预订量环比激增550%。打造一流“演艺之都”,今年还将有超2.5万场演出在武汉上演。

有情有味,有趣有乐

这些“文体娱”企业风头正劲

“我们想通过数字技术从空间、场景、产品、产业等全方位打造,让楚文化真正‘活起来’‘走出去’。”怀揣这样的梦想,一季度,靳卿女士在东湖高新区开办了梦回大楚数字文化产业(湖北省)有限公司,企业成为全市新登记5675家文体娱企业的一分子。

“武汉市场环境好,数字经济和文化产业结合正当其时。”靳卿介绍,作为一家注册资本千万元的企业,她半个工作日就在光谷政务中心完成了全部注册登记手续。

企业开办一个多月,正在以“梦回大楚”为主题,打造国内首家沉浸式荆楚特色数字游艺生态综合体。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综合体营造了一个虚拟与实景相结合的“楚国”。玩家戴上虚拟现实头显设备,穿越至中国先秦时代,以第一视角亲历楚国800年历史风云。预计下半年“梦回大楚”综合体就将开园,向全球展示荆楚文化独特魅力。

靳卿在微信签名里写道:“总有人间一两风,填我十万八千梦!热爱终生花,坚持终自由!”文化产业迎来发展春天,武汉为她这样的创业者搭建圆梦的舞台。

数字文化产业风头正劲,抓住利好的不只“梦回大楚”,在汉发展10余年的武汉掌游科技有限公司,一季度在工商执照上增加了“网络文化”经营范围,加入位于洪山区的全国首个小游戏产业孵化基地。

企业公共事务部负责人徐桢表示,小游戏基地形成集聚区,可以快速形成产品、人才、技术的集中优势,便于规模化发展。今后企业会借助小游戏基地,拓展海外市场,助力更多的文化产品走出去。

据《2024中国游戏产业报告》,2024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185.57亿美元,其规模已连续五年超过千亿元人民币。


“大棚婚礼”打造出媲美酒店婚礼的灯光舞美效果,满足在乡间户外办婚礼人群的需求。

开春后,黄宇豪开办了湖北云中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仅仅一个多月,这家以婚庆服务为主的小微企业,就取得了30多万元的营业额。

今年恰逢双春年,民间有“双春兼闰月,结婚好时年”的说法。黄宇豪根据前期市场调查,发现婚礼需求增长,果断把企业办起来。

30多万元营业额大部分来自创新的“大棚婚礼”。这种婚礼模式对接回乡办婚礼人群的需求,在乡间户外大棚里,打造出媲美酒店婚礼的灯光舞美效果。食材取自当地,现场制作,让婚宴充满家宴的味道。

“订单就是市场对我们的认可”,随着“五一”“十一”婚庆旺季到来,黄宇豪相信,企业会有更好的表现。

同样看好武汉文体消费市场的丁女士,2月底开办了武汉浩润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在洪山区便捷的政务服务支持下,丁女士足不出户,通过网上提交材料完成审核,第二天就收到包括营业执照和印章的快递。

她的公司聚焦游泳项目,计划在暑期前开办一家游泳馆。“从体育项目培训到赛事组织、器材销售等等,我们都能做”,丁女士对企业前景充满信心。

尽管文体娱企业的发展势头好,湖北大学旅游学院教授胡芬提醒,专业人做专业事,创办文体娱企业要有更精准的市场定位,更独特的创意思路,避免盲目跟风。

(长江日报记者刘睿彻 通讯员李春明)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