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家庭机器人售价70万,但消费者只愿出1万,人形机器人走进家庭还有多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20:21:00    

4月25日上午,无锡市惠山区全民健身中心内,身高1.8米的人形机器人“青龙”走上舞台,握拳高举金属手臂,用电子合成声完成运动员宣誓,拉开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的大幕。

约百家企业带着最新研发的智能机器人产品来到现场,这些企业的目的并非争夺奖牌。多家“参赛”企业坦言,希望借助本次活动的契机,为自家产品争取到更多曝光机会,拓展应用场景,发掘更多潜在的市场机会。

在活动现场,一位带着孙女来观摩运动会的无锡阿姨表示,如果未来市场上出现了可购买的人形机器人,并且可以服务于家庭,“做做家务、聊聊天”,她肯定愿意尝鲜,“只要价格在一万元左右”。

然而,由于产能、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现场展示的部分人形机器人售价和阿姨的心理预期仍相去甚远。以一款家庭服务移动仿生人形机器人为例,现场工作人员称,这款自带轮式移动平台的仿生机器人能较好地服务于老年人群和行动不便人群,目前市场售价约70万元。

对于人形机器人何时能走向千家万户这一话题,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工程学院教授丹尼斯·洪曾表示:“人形机器人真正走入家庭还有多久?我无法给出精确的答案,但或许不会是五年那么快。”

运动会开幕式上,机器人代表在宣誓 李欣欣摄

机器人“成熟落地”还需要时间

人形机器人成为热门话题,不过是近两年的事情。

在运动会现场,一些带着智能机器人产品来“比武”的公司也非常年轻。以来自杭州萧山区的“行思无界”为例,该公司是去年4月刚刚落地杭州的。

公司联合创始人毛励珩说,公司成立时间只有一年,但几位创始人都是“行业老玩家”,他自己10年前在上海交大做研究时,就深耕六足机器人这一领域。

“行思无界”带来了一款外形酷似鸵鸟的机器人,将在运动会上参加复杂地形的表演赛,如草地、台阶等。毛励珩介绍,该产品适用于文旅导览场景,如在科技馆、动物园等场所和小朋友进行互动。

“和10年前相比,技术的发展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真正进入人们的生活,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毛励珩认为,目前“落地难”,主要原因在技术上,加上产品价格较高,“这也是鞭策我们这一批做产品、做研发的人,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去尽快匹配市场需求。再过两年,机器人在生活中可能就很普遍了,而再过五年,可能家庭都会用上人形机器人了。”

另一家来自无锡经开区的企业“无界探索科技”则是2023年3月成立的。该公司联合创始人陶福邦介绍,在公司成立之初,团队就决定“安家”在长三角。

“这里的营商环境好,整体配套也相对好一些。”陶福邦坦言,长三角的产业链比较完善,上游的零部件企业多,加上当地政府给予很多支持,所以选择了无锡。

这家无锡本地企业带来了一款擅长投篮的机器人,在现场展示投篮技巧。陶福邦表示,参加这样的活动,能与同行有更多交流机会,同时对产品应用场景的拓展也有帮助,“目前我们还在探索康复医疗、智慧养老等领域,其实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很多,市场潜力也很大,但还需要一点点去开拓。”

机器人在投篮 李欣欣摄

创新场景助力新兴产业

首个机器人运动会落地无锡惠山区,不是没有原因的。

在惠山区的五大未来产业新赛道中,就有人形机器人产业,无锡(惠山)人形机器人产业园也是重点园区之一,该产业园由惠山国控集团和钱桥街道合作开发建设,而惠山国控正是本次运动会的承办单位之一。

惠山国控负责人表示,机器人运动会这样一个全新的场景,许多硬件设施都要为这些特殊的“运动员”量身定制。以赛场上的地毯为例,硬度、厚度等都需要和参赛企业事先沟通,以便于机器人行走或跑跳。“还有一家企业提出,公司带来的两个机器人产品直线距离必须超过100米,否则就会互相干扰。”

机器人运动会没有先例,筹备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反复测试、调整。但这样的创新活动,对无锡是有意义的。在这座制造业发达的城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全国领先,然而,随着汽车行业竞争加剧,这批厂商普遍面临转型的迫切需求。

去年,无锡一批汽车零部件厂商联合成立无锡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产业联盟,形成从研发、制造到市场的协同合作机制。

复杂地形表演赛 李欣欣摄

无锡(惠山)人形机器人产业园负责人介绍,园区内就有一批上游配套企业,是本地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转型过来的,“无锡有很多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包括各级供应商,未来,等人形机器人这个赛道做起来了,对这些供应商来说,相当于获得了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这对于无锡整体制造业都有帮助。”

“在无锡,很多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都由‘企二代’在管理,这些年轻的高管们肯定也想创新,更主动拥抱新兴的科技潮流和趋势。”该负责人补充说。

(解放日报)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