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新荷花净利降14%客户留存率下滑 曾被举报财务造假质量问题频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0:42:00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 张璐

多次寻求A股上市未果,新荷花转战港交所。

近日,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荷花”)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

新荷花成立于2001年,是我国第一家中药饮片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工厂,也是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企业之一。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新荷花曾多次冲击A股IPO未果。2011年,新荷花首次对创业板发起冲击。然而,成功过会后,新荷花被员工举报财务造假,此后IPO终止审查。此后,新荷花两度冲击A股,但均在监管问询的关键节点撤单。

新荷花的经营业绩面临压力。2024年,公司营收增速放缓,净利润同比下滑14.24%,客户留存率大幅下滑至63.6%。

此外,中药饮片带量采购扩容,对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新荷花却多次因质量问题登上国家药监局通报名单,最近一次是在6个月前。

业绩增长乏力,毛利率连年下滑

公开资料显示,新荷花成立于2001年,是中国中药饮片最大的供应商之一。公司业务遍布中国大部分省份,并在海外扩展到中医药需求强劲的地区,如越南和马来西亚。

在中药饮片赛道,新荷花可谓是领先的,只是领先程度还不够高。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3年中药饮片产品收入计算,新荷花在国内前五大中药饮片市场参与者中排名第二位,且收入增长最快,2022年—2024年的收入复合年增长率为27%。

而从更加详细的数据来看,就会发现新荷花的发展没有想象中亮眼。

根据招股书,2023年,中国拥有生产许可证的中药饮片公司总数已达2334家,按收入计算,行业前五市占率仅为2.7%,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2023年仅有两家。其中,新荷花虽为行业第二,但实际所占市场份额仅0.4%。

业绩方面,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4年(下称“报告期”),新荷花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7.80亿元、11.46亿元、12.49亿元,相应的净利润分别为0.77亿元、1.04亿元和0.89亿元。

表面看来,新荷花营收呈现上升趋势,但其2023年营收增长46.9%,而2024年仅增长9%,增速大幅放缓。与此同时,2024年的净利润出现同比下滑,降幅为14.24%。

需要注意的是,公司盈利水平也在逐年下滑。受原材料价格上涨,主销产品法半夏及川贝母粉毛利率下滑的影响,新荷花整体毛利率出现连年下滑,报告期内,毛利率分别为21.1%、18.5%、17.1%。

据了解,新荷花产品主要可分为普通饮片和毒性饮片两种,但这两款产品的毛利率均逐年下跌。在2022年,毒性饮片的毛利率还为29.7%,到2024年仅为19.1%,减少了超10个百分点;普通饮片的毛利率也从2022年的19.6%,降至2024年的16.7%,减少近3个百分点。

另外,毒性饮片这个毛利率相对而言较高的产品,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暂未超过两成。2024年,毒性饮片收入更是出现下滑,从2023年的1.92亿元减少至1.72亿元。

在客户上,新荷花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逐年增大的同时,客户留存率却存在下降的趋势。

招股书显示,新荷花客户主要为医院和医疗机构、医疗贸易公司、药店及制药公司。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产生的收入分别为2.25亿元、3.19亿元和3.8亿元,分别占各期营收的28.8%、27.9%及30.4%。而2022年—2024年,新荷花的客户留存率分別为86.5%、81.6%及63.6%,逐年下滑。

15年4冲IPO,历史问题隐患犹存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新荷花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公司曾多次寻求在A股上市,但因诸多因素最终未能成功。

早在2011年,新荷花首次冲刺创业板IPO,并于当年11月过会。不过,就在上市前夕,新荷花被证监会列为“终止审查的已过会首发企业”。根据多家媒体报道称,当时终止上市的原因是员工举报企业财务造假,涉嫌隐瞒关联交易、虚增企业利润等严重内控治理问题。

9年之后,2020年9月,新荷花二度闯关创业板,在此次IPO问询中,深交所针对历史举报问题仍保持关注,要求公司说明“是否存在虚假交易”“前次撤回是否与举报有关”。随后新荷花撤回发行上市申请。

对上述关于举报造假的问询,新荷花均予以了否认。据当时保荐人的保荐工作报告,新荷花2012年撤回发行上市申请的主要原因为实际控制人江云家族持股比例较低,仅为29.81%,享有的持股权益较低,上市后对公司的控制权比例还将进一步降低,因此上市动力不足。

随后2023年10月,新荷花短暂启动A股辅导,却在半年后突然转向港股。耐人寻味的是,两次IPO撤单均发生在监管问询的关键节点。尽管公司坚称“举报不实”,但市场始终未能等来权威部门的“清白证明”。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几度铩羽而归,新荷花又一次选择冲击上市的背后,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相比此前有恶化迹象。

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4年,新荷花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净额分别约2768.8万元、7485.3万元、-46.7万元,由大规模流入转为流出。而且在这期间,新荷花贸易应收账款分别约4.07亿元、5.08亿元、5.66亿元,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些款项主要包括来自中医院客户的未结清款。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5年2月末,新荷花手持现金1.39亿元,计息银行借款则有2.39亿元,存在1亿元短债缺口。目前来看,在资金压力下,新荷花转战港股上市的需求较为迫切。

另一方面,除了财务造假陷入“罗生门”之外,新荷花的产品曾多次因质量问题被监管机构点名。

2019年11月,因新荷花生产的紫苏子(炒)质量不符合规定,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相关产品采取了查封、扣押等措施。2024年10月31日,国家药监局通报了19批次不符合规定的药品,其中经河南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院检验,新荷花生产的批号为2204103的红花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

作为医疗健康企业,安全红线失守无疑是对品牌信誉的致命打击。新荷花也在招股书中表示,未能保持产品质量可能对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及信任程度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