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天文仪器与技术创新奖捐赠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天光所研究员苏定强动情地表示:
“感谢在座的各位,感谢我的合作者,感谢大家,你们一定会做得比我们更好。”
当天,苏定强院士将个人获2023年度江苏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的奖金(江苏省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分别奖励)共150万元全部捐出,设立天文仪器与技术创新奖,以激励科研人员勇于创新,不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实现天文技术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苏院士平日里就对我们这些后辈关怀备至,他总说‘要做中国人自己的创新’‘要为中国人争口气’。”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青年科研人员白华告诉记者,自己的研究方向是天文望远镜光学,苏定强院士经常给予她专业指导,“比如,碰上科研难点,苏院士不思考透彻决不罢休;工作中哪怕存在细微调整不当之处,他也能敏锐察觉并指出。”
白华表示,这次苏定强院士拿出个人奖金设立天文仪器与技术创新奖,极大地鼓舞了她,“往后我一定跟苏院士好好学习,科研上遇到难题不放弃,仔仔细细做好每一项研究,争取多做出点有用的成果,为咱们国家天文光学研究多作贡献。”
今年89岁的苏定强院士是南京大学教授、博导,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我国天文光学的先驱和领军人,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大视场望远镜LAMOST主创人之一,其研究成果曾获得1993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1)、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1)、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2)等多项荣誉。他的重要创新,使我国天文光学达到国际最高水平层次。2009年,国际编号19366号小行星被命名为“苏定强星”。
天文仪器与技术创新奖,早期暂时面向苏定强院士工作过的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有限公司开展评奖。待相关程序完善后,奖项评奖范围将扩大至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单位。
来源:南京日报
新华网北京4月3日电 题:智能手表的平衡之道新华网记者周靖杰 郑伟当下,智能手表凭借便携性成为健康监测的“新宠”。从简单的心率、血氧监测,到复杂的睡眠分析、疾病风险预测,智能手表为用户开启了一场健康管理的新体验。据分析机构Canalys数据,2024年,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市场实现稳步增长,出货量达1
2025-04-03 15:52:00【来源:芜湖市人民政府_部门动态】本报讯(记者 陈旻 张锐)日前,芜湖市第34个全国税收宣传月正式启动,围绕今年活动主题“税收·法治·公平”,市税务局联合鸠江区委、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司法局、市工商联等共同举办了税收宣传月启动仪式暨“税企面对面”沙龙活动。活动中,企业代表以自己的经历和体会,来
2025-04-03 12:19:00时隔许久再次见到应美凤,她仍是与上一次类似的风格,一身明亮的运动服,热情开朗又中气十足的声音,摆满奖杯和荣誉的办公室,桌上摆满了与木兰拳有关的资料和笔记。“和木兰拳打了这么长时间的交道,早就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了。”她说,趁着还有精力,总想为这项运动的发展再做一点事。年轻时的应美凤在工厂做着技术工作,后
2025-04-02 20:36:003月31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天文仪器与技术创新奖捐赠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天光所研究员苏定强动情地表示:“感谢在座的各位,感谢我的合作者,感谢大家,你们一定会做得比我们更好。”当天,苏定强院士将个人获2023年度江苏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的奖金(江苏省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
2025-04-02 15:15:00科技日报北京4月1日电 (记者张盖伦)引力波被形象地比喻为“时空的涟漪”。当引力波穿越大质量星系时,就会受到引力的透镜效应,产生多个极其相似但强弱不同的信号。如何将这种引力波和其他引力波区分开来,仍是困扰天文界的难题。记者1日获悉,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种认证透镜引力波的新思路和新算法,为研究传统手段
2025-04-02 07:45:00来源:【长沙晚报网】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2日讯(全媒体记者 匡春林)市生态环境局今日发布长沙市生态环境问题线索举报奖励告知书,鼓励市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共同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据悉,13种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可举报,最高可奖5000元。市民可通过以下途径向市生态环境局提交举报信息,并需注明或
◆信阳市中医院成功举办“健康信阳法治行”依法执业专题培训 ◆预计年底全线贯通!泉州中环城快速路建设迎新进展 ◆济南市急救中心赴北京急救中心考察学习 ◆新华网财经观察丨智能手表的平衡之道 ◆安徽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成效显著 2.7万人次获高级工及以上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