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稳定全球经济需要中欧相向而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07:13:00    

来源:经济日报

上周,正当美国一些人挥舞“对等关税”大棒在全球掀动波澜时,中国与欧洲之间在不同层级展开密集交流互动,这不仅为中欧双边关系注入新动能,更向世界传递出明确信号:在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肆虐的逆流中,中欧相向而行、深化合作,将是抵御全球经济动荡、维护全球经济稳定的重要力量。

当前,美国一些人的关税讹诈严重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据测算,美国仅占全球货物贸易的13%,但其单边政策却通过关税传导效应,导致欧盟出口受阻、发展中国家原材料市场萎缩,甚至可能使今年全球商品贸易量整体萎缩约1%。面对这一局面,中欧不约而同选择携手应对。4月8日,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视频会谈时,双方认为美国加征关税严重冲击国际贸易,并承诺共同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这种共识绝非偶然——2024年中欧双边货物贸易额达7858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双方早已形成密切的经济共生关系。

中欧经济的互补性,为合作抵御外部冲击提供了坚实基础。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业体系,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连续15年位居全球首位,而欧盟在高端装备、精密仪器等领域具有优势。得益于中欧双向投资合作,2024年德国大众二分之一、宝马三分之一和奔驰汽车36%的全球销量来自中国市场;匈牙利有望在2030年成为欧洲最大、全球前五大新能源电池生产中心。同时,中国对欧出口和投资“加快了欧洲绿色化与数字化双转型”,欧洲的技术输入也推动了中国产业链向高端攀升。这种互利共赢的格局,使得中欧在面对美国一些人不断设立关税壁垒时,能够通过产业链协同对冲风险。

中欧在捍卫自由贸易理念上高度契合。4月初召开的中瑞、中挪经贸联委会上,双方均强调“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坚持通过世贸规则解决争端。这种共识源于共同的历史上的成功合作经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中欧贸易逆势增长,成为支撑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2020年疫情冲击下,中欧班列开行量同比增长50%,大量防疫物资从东方送到亚欧大陆的另一端,成为各国携手抗击疫情的“生命通道”和“命运纽带”。

面对美国一些人强推“小院高墙”,中欧不仅重启贸易救济对话机制,还就电动汽车价格承诺、汽车产业投资合作等议题启动磋商。这种求同存异的务实合作态度,展现出成熟经济体妥处贸易摩擦的智慧和担当。当前,中欧宣布将继续在世贸组织框架下加强沟通,共同推进世贸组织改革,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维护健康、稳定、可预期的全球贸易环境符合中欧双方乃至全球绝大多数经济体的利益,有助于抵消美国关税讹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伤害,重新激发贸易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此外,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中欧双方还可以充分发挥双方内部市场优势,引领绿色低碳领域全球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与规则制定,共同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1975年中欧建交时,双边贸易额不足24亿美元;50年后,这个数字增长了300多倍。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中欧关系早已超越单纯的利益交换,成为履行国际责任,共同维护经济全球化潮流和国际贸易环境,共同抵制单边霸凌行径的关键力量。当美国一些人试图用关税撕裂全球经济时,中欧选择用对话弥合分歧;当保护主义试图让世界退守孤岛时,中欧坚持以开放培育新机遇。这种相向而行的努力,不仅为中欧人民维护利益创造福祉,更在变乱交织的时代为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维护国际规则和秩序提供了坚定而有力的支撑。(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连 俊)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