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内陆之城的“向上”突围③|“重庆造”撬动国际航空枢纽能级跃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6:07:00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第1眼TV-华龙网 李一鸣 摄

“以航空装备、航空电子、无人机等为重点,建设全国重要的航空制造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关于加快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的指导意见》。

作为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近年来,重庆从产业蓝图、施工图,到制度保障,再到真金白银支持,成功激活航空产业集聚效应,一场从波澜壮阔的航空产业变革正在山城上演。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第1眼TV-华龙网 李一鸣 摄

01

全球首创、填补空白

从无到有的突破

机场里乘“小火车”是种什么体验?

今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正式启用,与T3A接驳的“小火车”成了乘客新打卡点!这看似简单的“小火车”,实则蕴含着全球首创的捷运系统设计——“跨座式单轨解决方案”。

它不仅载客能力更大,而且依托重庆本地完善的单轨产业链,采用新型梁桥体系与道岔设计,并融合全自动无人驾驶等先进技术,为乘客带来了全新的接驳体验。

去年,投入运营的国产大飞机C919,身上更是有多种“重庆造”高科技材料。

如C919身上的“大棉衣”——隔音隔热用玻璃纤维棉毡,由特殊的超细玻璃纤维棉“织”成,直径仅为头发丝的二百分之一,是重庆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在此之前,只有两家美国公司能够生产这种超细玻璃纤维棉。

再如C919五成以上铝材材料,均由西南铝提供配套。其加工锻造的7050铝合金,被称为行业内最难铸造的铝合金之一,如今已实现完全国产化。

从“小火车”的全球首创,到C919上“大棉衣”“铝合金”填补国内空白,尽显重庆制造重镇的硬核实力。

工作人员在吊运铝合金厚板板准备淬火。企业供图_副本

除了这些顶尖技术的应用,在新投用的T3B航站楼内,从“变脸窗户”到“玻璃幕墙”,再到“机器人罗盘箱”,各种各样的“重庆造”元素也无处不在,充满科技感。

其中,“变脸窗户”是一种复合夹胶玻璃,结合热致调光材料,组合而成的一款创新性新产品。玻璃可随日照温度升高自动雾化,变换颜色,有效隔绝炎热气候,兼顾节能与美观。

“机器人罗盘箱”,则采用重庆本地的3D打印技术制造,外壳由树脂一体成型完成,表面涂装则运用了本地汽车制造产业的喷涂工艺,将“汽车之城”的工业基因深深烙印在这座现代化机场之中。

如今,航空制造的基因正慢慢植入重庆这座制造重镇的发展血脉中。

02

从蓝图到施工图

航空产业链愈加完善

今年3月,35亿元航空配套开工、42亿元低空经济项目签约、航空钛合金生产线启动……重大项目不断落地,推动航空产业建设跑出加速度。

这背后,是重庆不断完善顶层设计,不遗余力释放政策利好,带来的强大产业聚集效应。

自2014年开始,重庆先后出台一系列重要文件,包括《关于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无人机产业发展的意见》《重庆市飞行服务站布局规划》《重庆市民航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等。

近年来,重庆又相继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以卫星互联网为引领的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重庆市以卫星互联网为引领的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计划》,绘就发展蓝图、落实“施工图”。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在2023年组建总规模2000亿元的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群,围绕全市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可应用于航空产业链的集成电路、先进合金、合成材料、软件、储能等领域进行投资孵化。

在政策的推动下,不少航空公司看好重庆国际航空枢纽的建设前景,纷纷加大在渝投入。

2024年5月31日,辽宁方大集团实业有限公司旗下的方大航空国际总部在重庆揭牌成立;同年9月,中国民用航空局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在重庆签署《全面推动重庆民航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等。

来自重庆市经济信息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我市航空重点企业40家,投资超过300亿元。

方大海航航空发动机维修项目项目效果图。企业供图

03

培育全球标杆企业

持续推进航空产业基地建设

如今,重庆已形成了“研发+高端材料和部件+航空发动机+无人机整机制造+配套服务+卫星应用”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发展成效和态势走在全国前列。

——研发,以西工大重庆科创中心、上交重庆研究院、重交绿航院、重庆空天推进院等研究院所为代表,主要研究成果有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等通航装备。

——高端材料和部件,以金世利、三耐科技、两航金属等企业为代表,主要生产高温合金原材料、钛合金板材管材棒材、航空发动机高低压涡轮工作叶片、航空发动机机匣等产品;

——航空发动机,以宗申航发、重交绿航院等企业为代表,主要生产两冲程和四冲程系列航空活塞发动机、高工重比轻型共轴航空活塞发动机等产品。

——无人机整机制造,以驼航、亿飞智联、国飞、翼动等企业为代表,主要生产重载运输、垂直起降固定翼、多旋翼等无人机整机产品。

——配套服务,以华夏航空、重庆通航等企业为代表,主要提供人员培训、通航装备维修等服务。

——卫星应用,以中国星网、两江卫通等企业为代表,主要开展卫星互联网运营服务。

宗申航发工厂。企业供图

市经济信息委表示,接下来将围绕国际航空产业设施建设,培育一批全球标杆企业、独角兽企业和上市公司;同时持续推进航空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协调配合有关方面优先给予基地公司更多航班时刻和相关政策支持,营造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有效提高基地公司市场份额。

政策的持续加码,从无到有的产业布局,彰显着制造重镇重庆的硬实力,更体现了城市产业升级、开放创新驱动航空枢纽建设的综合策略。

未来,随着航空产业格局的完善,重庆有望成为链接“一带一路”与国内大循环的关键航空节点,推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迈入新台阶。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梁浩楠/文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