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时事开讲第242期|中国力量 跨越山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13:1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郭闻

据央视新闻报道:3月28日,缅甸中部发生7.9级强震。 强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宣布向缅甸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并派出多支救援队伍奔赴震区,民间救援力量也纷纷驰援。

1

“灾难没有国界,但希望可以共缝。”印在一顶中国救灾遮阳帽上的这句话,此时正响彻缅甸震区上空。

经历过8.0级汶川地震的中国人民都知道,7.9级的强震意味着怎样的灾难,特别是对缅甸这样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的国家,意味着更多的恐慌、无助与无措。地震发生后,缅甸政府第一时间就发出救援请求,由此可见灾情严重性。

国际援助,首先来自山水相连的邻居中国。

中国外交部就援助请求回应说:中缅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胞波”(缅语“兄弟”之意)情谊。我们对缅甸人民遭受的地震灾害感同身受。中方愿根据缅方需要,尽己所能向缅甸灾区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救援和支持,帮助缅甸人民抗震救灾、渡过难关。

灾难发生后不到24小时,中国集结政府、民间多股救援力量,从陆空多路抵达缅甸灾区,成为首批驰援缅甸的国际救援队伍。

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作为中国首支救援力量抵达仰光,携带了全功能生命探测仪、地震预警系统、便携式卫星、无人机等应急救援物资。

中国蓝天救援云南队从云南瑞丽口岸出境,携带着个人防护装备、医疗急救包、发电照明设备和破拆工具等专业城市地震救援装备,抵达缅甸木姐市展开救援工作。

紧接着,中国政府派出的中国国际救援队携带着20余吨通信、搜救、医疗设备和应急食品等应急救援物资,从北京抵达仰光国际机场。

中国公羊救援队则派出多梯次USAR(城市搜索与救援)队员组成的侦搜力量,携带地震搜救装备,由杭州赴震中区域开展人员搜救工作。

……

中国救援队和公羊救援队合作在缅甸曼德勒天空公寓救出一名幸存者。

3月29日晚,在厦门高岚机场,一名泰国女子看到厦门市曙光救援队赴缅前往救援时,在一旁合十鞠躬说:谢谢你们,我快要哭了。视频在社交平台上播放时,许多国外网友纷纷评论:“中国朋友注意安全,平安凯旋”。缅甸民众纷纷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看到中国救援队的到来,我们重新燃起了希望”“谢谢中国朋友,你们永远是我们最可靠的邻居”。缅甸媒体也以“中国速度”等为关键词,报道中国救援力量的高效行动。

2

灾难照亮人性之光。这个世界,虽然会为了利益互踩,彼此间发动战争,但是人类的美好情感一直存在,从人类走出非洲那一刻起,彼此间的血脉便相连。灾难面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经纬线清晰可辨。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的联系就像一张紧密的大网,就如蝴蝶效应所言“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了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一个国家发生的灾难可能会通过这张网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

灾难面前,从来没有旁观者,互帮互助也一直是纷争世界中永恒的主题,联合国和一些世界组织的成立,便是这一主题的支撑。虽然互助精神在发展过程经常遭受外来的干扰、面临很多困难,但许多国家仍竭力维护着这一人类温情的屏障,比如中国。

历史上,中国也曾经是长期的最大受援国之一。因此,当我们逐渐富强起来之时,作为一个有担当的大国,回馈世界、对外援助便成了中国的必然。

更何况,作为一个礼仪大国,“义”字传承两千多年,这是大国的担当与责任。

中国人自古可贵的品质是:自己吃过苦,所以看不得别人苦。“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天人合一、世界大同的共同理想,熔铸了中华民族之“义”。

在缅甸曼德勒医学院附近的一处安置点,中国救援队伍开展义诊,为该安置点的千余名灾民提供诊疗服务。

这样的民族性格,决定我们在处理国际事务时,也同样具有自己的风格,对朋友有义,在别国有困难时,总会千方百计地伸出援手。

很多年前,在我们的经济并不发达、富裕之时,便向亚非拉国家伸出了援手。

当年坦桑尼亚、赞比亚两国需要建一条铁路支持两国经济。两国政府曾一起向世界银行和西方国家申请资助,但遭到了拒绝。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想到了中国。最终,中国拍板决定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并派遣工程技术人员援建坦赞铁路。

中国援助非洲的原则完全是从国际主义出发,还派出了医疗队,帮助非洲当地人民。

阿尔及利亚独立时,法籍医生全部撤走,国民缺医少药。阿尔及利亚向世界各国求救。中国政府得知后,第一个派出了医疗队,开创了共和国援外医疗队的历史。从此,援非医疗队成了一项制度直至今日。

此次救援震区的中国国际救援队,是一支达到了联合国重型救援队标准的专业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成立于2001年4月27日,从这一天起,在世界各国发生的大灾难中,我们都能看到一支身穿橘红色救援服的队伍,后背印着醒目的“CHINA”字样。他们救援过2003年阿尔及利亚地震、2004年印尼海啸、2011年日本海啸,尼泊尔8.1级强震,菲律宾台风,2023年土耳其地震……这支代表着中国力量的救援队,为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事业作出了贡献。

随着中国国力与经济发展,中国民间的救援力量也在逐步发展、壮大,并逐渐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此次也奔赴缅甸的公羊救援队,2008年诞生于杭州,是我国成立的首支社会救援力量。

在他国遭受天灾陷于危难之际,中国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竭尽所能地挽救生命。这,就是一个大国应有的样子。

3

在国际救援的战场上,中国已成为全球灾害救援的重要力量,以科技与人道主义的双重旋律,刷新着21世纪国际救灾规则。

中国政府向缅甸提供的第二批紧急人道主义地震救灾援助物资抵达缅甸仰光国际机场。

在这次缅甸救援中,所有救援队伍带去的,是先进的救援“武器”。出动了两架运-20战略运输机,除搭载了队员、搜救犬外,还带去了救援车、生命探测仪、破拆设备等重型装备,以及一个野战医院系统,它可以在灾区快速搭建手术室与急救单元。

中国自主研发的“蛇眼生命探测仪”可穿透混凝土缝隙成像,精度达毫米级;液压破拆组套能在30秒内切开钢筋网。14颗卫星同步扫描灾区地形,热成像无人机锁定生命信号,便携式净水设备日均过滤5吨饮用水……这场救援中,科技是中国式救援的硬核。

这也是为什么,路透社用“令人震惊的效率”形容中方反应速度,《联合早报》惊叹“从响应到行动,中国展现超强执行力”。

中国香港特区救援队队员(左)和中国救援队队员在缅甸曼德勒开展救援

发展至今,中国人道主义援助形式越来越丰富,援助内容几乎涉及全球紧急人道主义危机的所有挑战,既包括传统的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粮食援助、响应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等,也包括参与缓解移民和难民危机等较为新兴的治理领域。

真正的文明,从不在灾难面前计算成本;真正的担当,永远以生命为唯一尺度。

在全球性危机面前,合作永远比对抗更有力量。我们帮助其他国家,其实也是在为自己创造一个更加稳定、和谐的国际环境。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