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关注一季报丨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14.5%!四川用“硬核”科技提升产业竞争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0 20:40:00    

川观新闻记者 高杲 兰珍

14.5%——这是2025年一季度四川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的同比增速,这一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6.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9.6个百分点。

高技术制造业的加速增长,背后是创新动力的增强。今年以来,四川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力度,尤其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一批先进技术不断推出和应用,让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高技术产业跑出“加速度”

今年一季度,四川工业跑出近三年“最强开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比2024年同期高出0.1个百分点,比2023年高出6.8个百分点。

在不少人看来,工业跑出“最强开局”,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创新动力的增强。“今年以来,四川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引领工业经济提质增效。”省统计局副局长杨治刚说,特别是在部分产业、产品上,体现向高、向新发展成效。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一个个“四川造”产品向高端化加速迈进。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省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比上年全年跑快了6.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跑快了9.6个百分点。同时,对比全国一季度9.7%的增速,四川也跑快了4.8个百分点。

对于这一点,成都中微达信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峰感触颇深,今年以来,他们接连推出了蜀山系列低温量子测控芯片、岷山系列量子计算测控系统、“岷江”2.0版量子测控软件系统等新产品,不仅提升了产业的销量,也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一季度,我们销售额达到了2000万元左右,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9%,其中,岷山系列量子计算测控系统等产品更覆盖了全国大部分从事量子计算的研究所和公司。”

中微达信科技推出的蜀山系列低温量子测控芯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以科技创新撬动产业升级,更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成为四川新的增长点。

记者注意到,一季度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6%、21.9%:全省工业机器人、传感器、半导体分立器等产量分别增长了20.9%、23.3%、25.4%……数据表明,人工智能、商业航天、机器人等,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凭借在机器人技术等领域的创新,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连续推出协作机器人、点焊机器人、激光焊接机器人等一系列明星产品。不久前,在企业举行的第二届海外合作伙伴大会上,他们达成了近百台(套)的意向合作,订单较去年增长了15%。

“加速度”背后的“创新密码”

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在四川加速崛起,并非一日之功,这背后既有技术突破、政策的支持,同样离不开产业生态的打造。

3月6日,一项突破性医疗成果引发关注——由成都中科奥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六基因编辑猪肾脏,成功移植至终末期肾病患者体内,这是亚洲首例、全球第五例猪肾活体移植手术,为终末期肾病患者临床救治提供了新思路。

同样在3月,天府绛溪实验室时空AI感知技术创新中心发布全球首款室内超小型便携式测绘无人机——维度Ⅰ型,这款具有专利抗撞设计无人机,不仅打破了国外在复杂环境测绘领域的技术垄断,更能为企业节省近50%的测绘成本,实现了高精度与高性价比的完美结合……

一个个“川字牌”科技成果、“四川造”产品的涌现,是四川加强前沿科技攻坚突破的缩影。四川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王楠说,近年来,四川贯通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应用”全链条,让更多“四川创新”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动能。

培育新兴产业,离不开科技政策的支持。为此,四川瞄准世界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趋势,坚持“一业一策”推进产业发展。

以最近火热的人工智能为例,四川接连出台了《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链总体工作方案(2024—2027年)》《四川省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若干政策》等政策,拿出真金白银推动产业加快发展壮大。

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蓬勃发展,也将更多科技创新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布法罗机器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办公室负责人曾凡栖介绍,随着大模型、脑机接口技术的成熟,他们逐渐突破了脑控技术采集信号、解码信号等难题,推出了脑控康复外骨骼机器人,通过“意念控制”,帮助偏瘫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康复训练。

布法罗机器人推出的外骨骼机器人产品(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虽然产品还在北京天坛医院等医疗机构进行临床应用,但已经有不少用户表达了合作的意向。”曾凡栖还透露,此外他们推出的语音操控养老机器人等产品,也受到了养老机构、企业的欢迎。“未来,他们还将推出更多产品,让‘养老机器人’早日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还让更多企业尝到了甜头。4月18日,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上,长虹多款AI产品亮相,展示“四川智造”的风采。同时,位于绵阳的长虹智慧显示数字工厂内,行业首条“5G+工业互联网”智能电视大规模定制生产线正热火朝天,可以同时生产6个种类、1100台电视产品。“进一步拓市场、抢订单,长虹将持续推进‘AI+’行动,不断推出满足用户真需求的好产品。”长虹相关负责人表示。

数据显示,一季度,智能电视、智能手表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85.2%、75.1%……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创新成果正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为四川赢得更多发展机遇。

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四川积极谋划布局6G、机器人、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培育打造更多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

近年来,四川不断完善量子科技产业链,集聚了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大、中国电科三十所、中国科学院光电所等高校院所,还汇集了天奥电子、国科量子、本源量子等量子芯片、量子软件等企业。

近日,科技厅联合10部门印发《关于加快以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30年)》,将在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领域打造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和创新产业集群,进一步优化产业创新生态。

这也让企业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希望和政府、企业一起,推动量子科技产业园区建设。”吴峰说,让这个园区成为四川量子科技落地、开花、结出累累硕果的地方。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