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正在进入AI时刻”“AI的全面应用是决定金融业生死存亡的关键之举”“人工智能金融应用仍面临数据安全、技术依赖、人才短缺等深层次问题”“人工智能的算法黑箱、数据污染、模型缺陷等潜在风险问题不容忽视”……4月10日,以“人工智能与金融未来”为主题的国民财富发展研究合作平台2025春季峰会召开,会上,多方谈及,人工智能正全方位渗透金融领域,但带来革新的同时,也引发对潜在风险的关注。
冲击中小金融机构
金融业正在进入AI时刻。
大家不难发现,如今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拥抱AI,随着DeepSeek的出现,也进一步为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按下“加速键”。正如会上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副理事长、原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指出,2025年将是AI在金融业应用的转折之年,以往只有大型金融机构有能力投入使用的大模型,今年因DeepSeek的推出,大幅降低了大模型应用成本,也使得更多机构得以涉足,模型逻辑推理能力等得到提升。
AI特别是大模型,为各类金融机构实现质变提升提供了重要契机。一方面,其在提升效率、创造价值、辅助深度决策等方面,具有显著应用价值;另一方面,DeepSeek推动技术革新,大模型从少数机构专属,走向普惠化生态共建。“在这一情况下,如果我们在这方面能够应用得好,就可以实现质变,但若应用得不好,也会被它所淘汰。”陈文辉说道。
陈文辉指出,AI的全面应用是决定金融业生死存亡的关键之举,也是关键时刻。金融行业历史悠久,传统色彩浓厚,过往国外大型金融机构常强调自身百年历史。但在当下,若不能及时顺应AI发展趋势进行转变,即使不会自生自灭,也将陷入困境。
以中小金融机构为例,人工智能的兴起正在全面冲击着金融机构的传统优势,例如,中小金融机构在服务中小微企业、涉农客户上具有“软信息”方面的比较优势,但AI技术的兴起或对其造成冲击。
如何理解?过去,传统中小银行依托密集的物理网点和客户经理,往往通过实地走访采集“三品三表”(人品、产品、押品)等软信息,借助地理优势,降低信息不对称性,而如今,人工智能则通过整合客户交易、社交和行为数据,打破物理距离限制,实现风险评估从“静态指标”向“动态画像”的转变。
此外,过去中小银行很多采用德国IPC(国际项目咨询公司)微贷技术,本质上是人海战术。通过实地调查来采集小微企业的非标准化信息,高度依赖客户经理的实地调查和经验判断,存在效率低、成本高、操作风险大等问题。而AI推理模型,能大幅提升审批效率、优化业务流程、减少人力依赖。
“未来,中小金融机构可能面临合并浪潮,能否存续,主动拥抱AI将是关键因素。”陈文辉直言。
对于这一点,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理事长、原银监会主席、证监会原主席尚福林也有所提及。在他看来,如今,各方对于人工智能在金融业推进充满了期待。可以预见,人工智能将对金融业产生深远影响。
一方面增强交互体验。大语言模型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时回答客户问题,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建议,极大地提高了客户服务效率,减少了人工客服的工作量和成本。
另一方面全面分析“画像”。在信贷业务中,人工智能通过挖掘分析消费习惯、交易行为等非结构化数据,分析借款人的各种特征、评估还款意愿,通过动态风险评估替代静态抵押,实现风险评估从“静态指标”向“动态画像”的转变;推动风险定价从“经验主导”向“数据+算法”驱动转变。此外,逻辑推理模型通过交易行为数据中的异常逻辑链检测等策略,加上生物信息识别技术,在反洗钱、反金融欺诈等方面也发挥了较好效果。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近一期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也分析了人工智能在提高投资和资产配置的效率、帮助完善组合投资框架、改进回报预测方面的作用。根据市场研究机构估算,2024年全球智能投顾管理的资产规模已突破2万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超过30%。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传统物理服务模式,对依托密集的物理网点和客户经理的中小银行冲击最大。对这方面的影响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尚福林说道。
算法“黑箱”等风险不容忽视
尽管大势所趋,但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仍有诸多挑战。
算法风险首当其冲。尚福林指出,算力、算法和数据是大模型应用的三大支撑要素。但同时也要清醒看到,人工智能的算法“黑箱”、数据污染、模型缺陷等潜在风险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在金融行业应用时,应关注人工智能带来的效率提升与风险加剧的双重效应。
其中,数据安全可靠与隐私保护是关注焦点。人工智能让数据的应用价值凸显,也让数据的安全防护变得更加复杂。
一方面,要持续加强数据的隐私安全保护。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需要共同研究数据在采集、存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要在保障安全和隐私前提下,推动金融与公共服务领域信息互联互通,释放数据要素潜能。
另一方面,要关注数据污染。尚福林称,金融机构每天都在处理海量的数据和复杂的交易,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在金融行业,信息污染风险同样存在。如果虚假信息被灌入训练模型,有可能污染模型的训练数据。一旦部署到金融交易、风险分析当中,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国民财富发展研究合作平台理事长、孙冶方基金会理事长李剑阁也指出,在发展人工智能金融应用的同时,也应正视挑战。目前,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仍面临数据安全、算法伦理、技术依赖、人才短缺等深层次问题。如何在推动技术创新的同时,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与安全,需要人工智能方面的专家和金融界的专家密切合作,合力攻关。
“高度关注AI运用可能带来的风险。”陈文辉也提出,AI幻觉的风险、算法歧视等风险,可能是各家金融机构在积极拥抱的过程中,也必须要认认真真考虑的。另外,监管机构应采取包容审慎的态度,高度关注,密切跟踪。
陈文辉称,对于AI应用潜在的风险,监管不能放任不管,但也不能盲目、过度监管,与此同时,监管机构也要加大自身的数字化监管转型的力度。
必须是一把手工程
人工智能重塑金融生态格局,那么,机构又该如何抓住AI机遇?
会上,陈文辉提出多个建议。首先要充分树立数字化转型的战略,他表示,金融机构数字化战略必须是一把手工程。因其投入大、见效慢且涉及面广,非一把手主导难以推进。同时要树立全员数字化意识,战略实施过程中,除一把手重视外,具体业务部门应优先开展具有原始驱动力的AI项目,即能快速实现降本增效、防控风险、优化客户体验的项目,这样才能获得主要负责人的大力支持。
同时也要加大AI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特别是有AI技术专长的高级管理人员和高层级技术专家,要大力进行选拔和使用。另外,鼓励具有AI技术背景的专业人才进入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参与到数字化转型规划中,提升AI技术赋能金融业务的有效性。
除了关注AI运用可能带来的风险外,金融资源也要更多地向AI领域倾斜,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陈文辉称,AI是一个确定性很高的赛道和领域,值得金融业高度关注,要把资源更多地放进去。在推动AI行业发展的早期,股权投资极为重要。在此基础上,金融应该全方位地介入、全方位的服务。
此外,李剑阁也指出,要加大金融创新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特点,传统的金融支持模式往往难以满足其发展需求。无论是基础研究的突破,还是应用场景的落地,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持续投入。
“这就要求我们培育壮大耐心资本,创新风险分担机制,丰富金融支持工具,探索更加灵活、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从初创期到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从而推动‘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源源不断的金融动能。”李剑阁称。
北京商报记者 刘四红
中新网重庆4月12日电 (罗永皓)凑近手机麦克风,从事高校教育工作的“90后”许易颖向人工智能(下称AI)——豆包APP“英语外教Owen”发出一段英语问候。数秒后,“英语外教Owen”同样以英语语音回应,并主动接起话题邀其对话,如同手机里多了一个24小时在线的外国朋友。随着科技持续进步,AI正为人
2025-04-12 13:35:00来源:证券证券日报网讯百洋医药4月11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全资子公司与ZAP Surgical Systems,Inc.及珠海横琴睿谱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签订了《制造服务协议》,约定了百洋健康及其指定制造商进行代理生产,同时,公司将持续与ZAP进行沟通,推进供应链优化布局以降低潜在风险
2025-04-11 18:31:00中新网武汉4月11日电 (记者 武一力)湖北省经信厅等五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湖北省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实施办法(试行)》(简称《实施办法》)。湖北省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政策发布会暨启动仪式11日在武汉举行,各部门相关负责人对《实施办法》进行解读。《实施办法》针对中小企业普遍因缺乏抵质押物而融资
2025-04-11 17:22:00红网时刻新闻4月11日岳阳讯(通讯员 吴娟)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以数字化服务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岳阳市君山产业开发区联合区数据局、区财政局于4月10日举办“企业数据资产入表培训会”。此次培训会共邀请君山区国有企业及园区20家重点企业代表共商数字经济发展。会上,区数据局相关负责同志深度解
2025-04-11 15:21:00随着国际金价站上3200美元/盎司关口,国内金饰价格也升至历史高位。4月11日,周生生足金饰品价格达到991元/克,周大福足金、周六福足金999的饰品价格均为990元/克,周六福足金999.9价格则达到1010元/克。图片来自周六福官微截图截至4月11日上午收盘,四川黄金涨停,股价为26.4元/股;
2025-04-11 14: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