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性大风来袭 此次大风天气从何而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12:45:00    

央广网北京4月12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朱宏源)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中央气象台预计,11日到12日随着新一股较强冷空气到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风、降温、沙尘、降雪、降雨、强对流天气。其中,内蒙古和华北等地风力强劲,内蒙古及东北部分地区降雪强度大,南方多地有风雹天气。

中央气象台11日同时发布大风橙色预警、暴雪蓝色预警、暴雨蓝色预警、沙尘暴蓝色预警并升级发布强对流天气黄色预警。气象专家提醒,近期我国中东部地区天气复杂多样,公众需关注相关预报、预警信息,提高警惕并做好相应防范措施。那么冷空气带来的极端天气会具体影响哪些地区?

我国华北出现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性大风

受近期冷空气影响,我国华北出现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性大风。中央气象台预计,从11日到12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先后下降6℃至10℃。其中,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中东部、华北西部和北部、东北地区南部、江淮东部等地局地降温幅度可达12℃至16℃,上述地区和东部海域还伴有5级到7级风,阵风8级到10级,局地可达11级到13级。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表示,此次大风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风力强、致灾风险高等特点,在内蒙古、华北等地需警惕强风带来的不利影响。“预计从11日下午到13日,北方地区都会持续大风天气,特别是12日白天时段,是华北地区风力最强的一个时段。平原地区会有平均6级左右的大风,阵风风力会达到9到11级;在山区,特别是山口或者峡谷地带,巨大阵风可能达到11级到13级。”

长江以北大部地区受沙尘天气影响

同时,11日到12日,长江以北大部地区还受到沙尘天气影响。其中,新疆南部、内蒙古西部、甘肃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沙尘暴,内蒙古西部局地有强沙尘暴。

马学款说:“北方会出现大风天气,同时也会出现沙尘天气。新疆的南疆盆地、内蒙古的西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的中南部和黄淮、江汉,这些地方会先后出现沙尘天气,但主要是以扬沙或者浮尘天气为主,其中在新疆的南部、内蒙古西部和甘肃中部的部分地区会有沙尘暴,局地会有强沙尘暴。”

南方地区需要警惕风雹天气

南方地区则需要警惕风雹天气,预计11日至12日,西南地区东部、江南、江汉、江淮及华南北部和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或大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马学款说:“冷空气快速东移南下的过程当中,和西南暖湿气流在我国南方地区进行激烈交汇,也会导致我国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的降水和强对流天气。预计江汉的东部、江南的中东部和南部,包括华南北部会出现中到大雨,局地会有暴雨,个别地方会出现100毫米以上的大暴雨,而且伴随着除了短时强降水以外,还有一些雷暴大风和局地冰雹这样的强对流天气。强对流天气主要影响的区域是湖北的东部、安徽的南部、湖南的东部和南部,江西、浙江西部和福建的西北部,这些地方会出现雷暴大风和局地的冰雹。”

北方大风降温和南方强对流天气对农作物生产造成影响

马学款表示,此次北方大风降温和南方强对流天气会对春玉米、水稻、冬小麦等农作物生产造成影响。北方地区局地阵风风力会达到12级至13级,部分设施农业可能会被吹翻,要及时压好棚膜,检查好塑料薄膜固定情况。南方地区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将影响春玉米、水稻等作物播种,要注意避开影响时段开展春播。

北京发布近十年首个全市大风橙色预警

北京市10日发布了大风橙色预警,这是北京近十年首个全市大风橙色预警。根据北京市气象台预计,12日6时至22时为风力最强时段,全市平均风力可达6级,平原地区阵风9级到11级,延庆、昌平、门头沟、房山、怀柔、平谷、密云等区的部分地区阵风11级到13级,山区局地阵风可达13级以上,并伴有沙尘和强降温天气。对此,气象专家特别提醒,在城市高楼间容易出现狭管效应,公众需要格外注意。那么,什么是狭管效应?大风天气中的狭管效应会造成怎样影响?具有破坏性的13级大风会在城市间出现吗?

13级大风威力会有多强?

根据北京市气象台的预报,本次大风天气过程预计最高风力可达13级,13级大风的威力会有多强呢?马学款解释说,当平均风力达到8级、阵风9级时,速度堪比正常行驶的地铁,而10级到11级风是人体能够保持站立的临界值,如果达到10级以上的风力,保持站姿就相对困难了。如果是12级到13级阵风,就将产生一定的破坏力。

马学款说:“这次冷空气会在华北和黄淮东部导致强风天气,特别是瞬时的极大风,局地会达到11级到13级。这种13级的阵风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比如它可以吹断直径达到30cm左右的树木;一些广告牌、简易的搭建物和交通设施,甚至像路边的电动车、自行车等一些轻型车辆也有可能会被吹翻。所以十二三级阵风的破坏力还是比较强的。”

但马学款表示,这种11级到13级的强风并不会在城市中普遍发生,主要在山区或楼宇空隙容易产生狭管效应的地方出现。

什么是狭管效应?

由狭管效应而增大的风,通常被称为峡谷风或穿堂风。这是由于气流从开阔地带进入地形构成的狭窄通道时,空气质量被挤压加速流过,从而造成风速增大。而当气流穿过狭窄地形时,空气流速又会减缓,这种类似峡谷的地形对气流产生的影响,被称之为狭管效应。这种地形就像是风力的放大器,据气象部门测试,在城市刮起六七级大风时,狭管效应能使通过高楼之间的瞬间风力达到12级。而在12级大风的作用下,人体受到的冲击相当于两个成年男性的推力,这种风足以将人吹倒。因此,为了避免狭管效应,大家尽量避开高楼之间的狭长通道,以防被突然加强的气流伤害。

此次大风天气从何而来?

那么此次大风天气从何而来,又是如何产生的呢?马学款解释说,春季是大气环流调整的季节,冷暖空气激烈对峙会产生较强的气压梯度,从而极易产生大风。但冷空气在春季的活动“来得快去得也快”,所以每次冷空气结束后,气温会出现快速回升。“从每年4月份华北到黄淮这一带的极大风情况来看,10级到11级的极大风还是比较常见的,超过12级的极大风速在历史上并不多见,这一次的强风在4月份还是比较少见的。但是冷空气在春季的活动特点就是来得快去得也快,所以每次冷空气活动会导致气温在一定幅度上有明显波动,在气温下降之后会出现快速回升。在春季,虽然冷空气持续时间不会很长,很多时候可能降温幅度也不像冬天的强冷空气那么大,但是它往往会伴随着一些比较强的大风天气。”马学款说。

注意三大“空中杀手" 非必要不出门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风事故中,约有三分之二都是因为高空坠物。其中,老式建筑外墙、年久失修的广告牌、马路旁的大树枯枝,被称为三大“空中杀手"。

对此,气象专家提醒公众,近期需注意关注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预报、预警信息,非必要不出门,或尽量避免在风力较大、强对流活跃时段外出,必须出行时,务必避开高层建筑、环路高架连接处、远离工地密集区域。此外,狭管效应会助推火灾事故的发生、增加火灾扑灭难度,因此进入林区需要严格遵守防火规定,严禁一切野外用火,不要携带火种进山。一旦发现火情,务必迅速拨打119报警。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