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庞慧敏
阅读提示
广西“三月三”,源于先秦时期的“上巳”,最初是壮、侗、瑶等民族祭祀先祖祈求丰收的仪式,始于唐代的歌仙刘三姐传说为节日注入灵魂——相传她以山歌反抗压迫,最终骑鲤成仙,后人以歌圩纪念她的勇气和智慧。百姓期待像刘三姐一样,“以歌代言”“以歌传情”,这一习俗传承千年。
“唱山歌咧,这边唱来那边和……”又是一年“三月三”,广西再度成了歌的海洋。刘三姐脍炙人口的这首山歌,穿越历史长河,仍在八桂大地广为传唱,成为各族儿女的共同记忆。
唱山歌、跳竹竿舞、抛绣球、吃五色糯米饭……自2014年起,广西将“三月三”作为法定的传统公众假日,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如今,这场节日已突破民族界限,通过举办系列文化活动,演绎出全民共享的节日文化,呈现多民族文化交融的魅力。
非遗盛宴 视听狂欢
30多年前的歌圩上,壮族小伙覃祥周遇见了心仪的阿妹韦淑英,几番对唱试探后,两人便定了终身。如今,覃祥周已经写了上万首山歌,被誉为“广西歌王”。
“山歌不用笔来写,舌头一卷就出来。”在今年的“三月三”,覃祥周开心地忆起往昔,近些年,他还和一些本土“歌王”频频赴海外,和说着英语、泰语、越南语的“洋刘三姐”对歌。
相比本土歌王朴实的山歌,3月31日,2025“广西三月三 八桂嘉年华”开幕式非遗展示活动开幕上,铜鼓与电音齐鸣,则令人震撼。
南宁南阳大鼓首先亮相,激昂处如春雷炸响,柔和时又似细雨敲窗,展现了南宁大鼓作为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成果的独特魅力;马山壮族会鼓以雄浑激昂的节奏将现场氛围推向小高潮,鼓手们整齐划一地敲打着鼓面,锣和钗则在旁清脆响亮地点缀,演奏出“混鼓、狂欢鼓、舞龙鼓”等丰富多样的曲牌,展现壮族人民的豪迈与热情。
此次非遗展示活动,让传统非遗在广西“三月三”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当天开幕式上启动的2025年“四季村歌”活动也备受关注,来自19个省区市近200名演员的全国村歌团队共唱,还有多种形式的村歌PK和惠民演出活动,将广西歌圩变成全国歌圩。
据统计测算,2025年广西“三月三”期间,在“四季村歌”主场活动的带动下,广西共接待游客2650.58万人次,同比增长12.6%,游客花费229.43亿元,同比增长11.7%。
“四季村歌”活动,打破传统舞台表演单一形式,探索“赛歌”“拉歌”等互动体验,线上、线下融合,促成“全民参与、全时覆盖”格局。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李萍表示,线上平台的助力使“村歌”突破了地域限制,能够吸引更广泛的听众,激发人们对家乡的关注与热爱,推动乡村文化不断发展。
“可以现场表演,也可以线上参与;可以在家门口、田间地头唱,也可以在景区、公园边玩边唱。只要想报名,人人受欢迎。”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说。
山水相连 文明互鉴
4月1日,第三届中国—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开幕式上,南宁市民歌湖景区主舞台化身“世界文化会客厅”,不仅有羌族肩铃舞刚柔并济、朝鲜族长鼓舞摇曳生姿、新疆维吾尔木卡姆热情奔放、三江侗族大歌天籁绕梁,还有越南北宁官贺民歌、海防水源对歌以及马来西亚传统艺术咚当撒央的南洋风情……中国和东盟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齐上阵,轮番展现“一带一路”文化交融魅力。
“我第一次来广西,看到中国这么多城市的非遗项目,太惊喜了!希望今后有更多这样的活动,让我们有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继续将非遗传承下去。”马来西亚纯粹舞团团长谢凯贤说。
南宁主会场外,广西其他城市也掀起“三月三”热潮,各种主题鲜明的活动接连不断。
3月22日,在河池市工人文化宫内,110余名职工及家属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指导下,将白布折叠捆扎、浸入天然染料,经过晾干处理后,一幅幅如水墨晕染的扎染作品跃然眼前。开展的山歌培训更掀热潮,“嘿撩了咯”的悠扬旋律与现代职工原创词句碰撞交融,让这场非遗体验活动充满了活力与温情。“以前只在电视上看扎染,今天自己也能染出了‘三月三彩蛋’花纹。”职工李女士举着作品满脸自豪。
薪火相传 共铸传承之魂
桂林市靖江王府城墙脚下,一台沉浸式歌舞剧、刘三姐经典秀《三姐有戏》,在“三月三”前夕的一个午后,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落座观看。
戏台上表演“刘三姐”的是何雁云——电影《刘三姐》扮演者黄婉秋的女儿。20世纪60年代,电影《刘三姐》火遍海内外,“刘三姐”扮演者,当时还不到20岁的黄婉秋家喻户晓。此后60余年,她创办刘三姐艺术团,重排歌舞剧《歌仙刘三姐》,竭力培养“刘三姐”接班人,将女儿、外孙女带上舞台。2023年黄婉秋去世,她的女儿何雁云接过传承的担子,坦言自己家中三代女性与“刘三姐文化”有很深的渊源,在传承“刘三姐文化”方面,责无旁贷。
来自桂西北壮族山村的罗顺东,是个在社交平台上小有名气的00后音乐博主。他的山歌启蒙来源于身为“老歌王”的奶奶,2022年9月,罗顺东第一次在社交平台发布自己唱山歌的短视频。目前,他发布山歌作品已超过300条,他期待自己编写的山歌,吸引更多同龄人关注。
非遗周期间,“邕州学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成果展尤为引人注目,来自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解放路小学、红星小学等15所中小学校的近300名学生,用丰富多彩的非遗展演,彰显了青少年在文化传承中的活力与担当。
中国—东盟非遗交流会上,越南北宁官贺民歌、马来西亚传统舞蹈、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代表性传承人齐聚一堂,共话非遗活态传承。“活态歌圩+邕剧夜场”中,山歌对唱、邕剧折子戏轮番登场,一秒穿越千年。不同文化各具光彩,在交流中互鉴、在互鉴中发展,共铸文化传承之魂。
这场非遗的春日之约,不仅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写下生动注脚,更成功搭建起中国—东盟文化互鉴新平台。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文化+旅游+科技’融合,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文化动能。”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今天正式开启,来自71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100个品牌参展,国外参展商有哪些体会?他们将如何共享中国发展新机遇?一起去看看↓阿布扎比投资集团首席执行官扎耶德表示,他认为时与势皆在中国!此刻是与中国携手合作的良机。法国柏姿全球总裁雨果·雪瓦斯内理说,中国消费者的迭代速度惊人!
2025-04-13 22:27:004月14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大国外交即将开启新篇章。元首外交,庄重严肃中也不乏亲和的“插曲”。此前到访三国,就有三首充满中国元素的歌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邻居心中的中国印象什么样?透过悠扬旋律、动人歌词,让世界看到。(来源:人
2025-04-13 21:23:004月12日起,中国为回击“对等关税”对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税率已提高至125%。就“对等关税”接受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专访时,80岁的英国知名学者马丁·雅克表示,关税是美国巩固全球霸权的极具破坏力的手段。中国的反制不仅表现了自身的坚决立场,也是对全球其他国家的支持和保护。他指出,特朗普再次上台后,欧
2025-04-13 16:45:004月13日,天风证券知名分析师郭明錤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在中国负责组装美国iPhone机型的产线在4月9日已停止生产,目前尚未有恢复生产的消息。他还认为,产线是否恢复运作是一个判断美国是否暂时移除对中国“对等关税”的信号。4月13日下午,记者从相关供应链厂商处获悉:“中国产线并未停工,该消息纯属误传。
2025-04-13 16:36:00在广州全力推进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的进程中,文化作为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正焕发出蓬勃生机。越秀区梅花村街积极响应,以文化赋能发展,精心打造的“梅花文化月”“梅花四季香” (春之约、夏之花、秋之韵、冬之声)文化品牌,为基层文化发展注入活力,成为滋养居民精神世界的沃土。4月10日
2025-04-13 16:04:00*ST天沃(002564)4月13日晚间公告,公司股票交易将于2025年4月14日停牌一天,并于2025年4月15日开市起复牌。 公司股票交易自2025年4月15日开市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ST天沃”变更为“天沃科技”,股票交易价格的日涨跌幅限制由“5%”变更为“1
◆制造业回流美国?美企业主:难! ◆消费者遇机场“尊享卡”套路,航司已介入处理 ◆【高清组图】共赴星河之约!西双版纳万人同放孔明灯庆傣历新年 ◆176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告 12家净利同比预增上限超5倍 ◆“时与势,皆在中国!”消博会国外展商持续看好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