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西安未央法院 | “三阶调解法” 让“友谊小船”重新起航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0:35:00    

在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中

金钱往来常常成为检验情谊的试金石

近日,西安未央法院成功调解一起民间借贷纠纷

将一对反目挚友重新拉回友谊轨道

这起案件不仅关乎9万元的债务清偿

更是一次修复社会关系

重建人际信任的生动实践

裂痕:借款背后的信任危机

2024年5月至6月间,被告乙某因项目资金周转,先后三次向原告甲某借款共计9万元。当口头约定的还款期限届满,面对甲某的催收,乙某置之不理,这对曾经无话不谈的朋友陷入了“电话不接、微信拉黑”的尴尬境地。更令人痛心的是,乙某不仅拒绝沟通,甚至放出“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狠话。当甲某无奈诉至未央法院时,这已不仅是一起简单的债务纠纷,更是一次对朋友间诚信的考验。

破局:三次调解情感与法理交织

面对这样一起充满情绪对抗的纠纷,未央法院立案庭没有简单的将案件导入诉讼程序,而是委托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进行专业调解。调解员刘寅创新运用“耐心倾听-情感共鸣-法理震慑”“三阶调解法”,展现了一种全新的解纷智慧。

首调稳局:情绪疏导的心理学智慧。首次调解中,面对乙某的情绪爆发,调解员没有急于求成,而是以“情绪宣泄”为突破口,通过耐心倾听让当事人宣泄情绪这种专业的处理方式,促使乙某的对抗心理逐渐松动。

二调破冰:情感共鸣的沟通艺术。二调阶段,调解员巧妙运用“情感共鸣”叙事疗法,通过讲述甲某面临的家庭困境,唤醒乙某内心的友谊记忆。当听到昔日好友为债务奔波却不敢告诉家人时,乙某的沉默,预示着心理防线的松动。

终调解纷:法理情交融的平衡之道。在第三次调解中,调解员娴熟运用“刚柔并济”策略,适时引入“法理震慑”,通过详细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和失信后果,乙某在情感触动后也逐渐意识到了拒绝还款的法律后果,于是当场筹措资金,在当天下午向甲某偿还7万元,并表示剩余的2万元也会尽快偿还。

蝶变:司法温度催生人际关系新生

本案的成功化解,令人欣慰的不仅是7万元现金的当场偿还,还有调解结束后甲某主动邀请乙某“把酒言欢”的温馨场景。这种从对峙到和解的转变,超越了简单的纠纷解决,实现了人际关系的升华。几天后,甲某送来锦旗“司法为民扶正义,用心调解尽职守”,这不仅是对此次调解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实践的最佳注解。

司法不仅要实现定分止争,更应当成为社会关系修复的重要载体。未央法院立案庭将以此为契机,将“和”文化深度融入多元解纷工作,努力让每起案件都能传递法治温度,让每次调解都能彰显司法智慧,在化解“小纠纷”中彰显法律价值“大道理”,构建多元共治的现代治理新格局。


作者:冯 浩

编辑:许沥心

责编:郑黎波

审核:姚启明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