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陈述是指 对客观事实进行明确、准确的表述。这种陈述通常以“是”或其他肯定词汇为联结词,旨在传达可以验证真伪的信息。事实陈述要求客观性,即所陈述的内容必须基于实际发生的事件或存在的状态,而非个人主观意见或感受。
事实陈述的特点包括:
事实陈述必须基于可验证的证据或公认的常识,不包含个人主观意见或偏见。
陈述中的信息必须是准确无误的,能够经得起事实的检验。
事实陈述应当是可以被证实或证伪的,而不是模糊不清或无法验证的。
例如,“这个微信平台是2013年12月份开张的”就是一个事实陈述,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时间点,并且这个时间点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验证其真实性。
建议在实际应用中,使用事实陈述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确保陈述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避免使用模糊或主观的词汇。
提供足够的证据来支持陈述,使他人能够验证其真实性。
在需要的情况下,明确指出陈述的约束条件,如测量精度等,以确保陈述的准确性。
盗窃案件通常在报案后的 七日内,由公安机关决定是否立案。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在接到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后,应当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
2025-01-17 19:27:58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各种客观现象。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事件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例如人的出生与死亡、自然灾害、意外事件等。行为法律行为:基于当事人意思表示的行为,如订立合同、立遗嘱等。事实行为:与意思表示无关的行为,如创作、侵权行为等。法律事实进一步分为:肯定性法律事实:
2025-01-12 23:04:57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具有以下特征:任务确定:刑事诉讼证明的任务是确定案件的真实情况,包括犯罪事实是否发生、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是否实施了犯罪,以及是否存在从重、从轻、减轻或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情节等。证明所确定的案件事实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主体多样:刑事诉讼证明的主体主要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它们依
2025-01-12 20:50:57最高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存在犯罪事实:必须存在犯罪的事实,这是立案的前提条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犯罪事实必须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如果法律规定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则不能立案。符合管辖范围:司法机关对于控告、检举或自首的材料,应按管辖范围进行审查,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移送主管机关
2025-01-12 02:03:57追讨债务时,您需要准备以下类型的证据来支持您的主张:书面证据借据、欠条或借贷合同,明确记载借款金额、时间、用途、还款时间及利息约定。银行转账记录、收据或发票,证明款项的实际支付情况。担保协议或条款,如果有的话。间接证据证人证言,证明借款事实或欠款事实的存在。录音录像、微信聊天记录、短信记录等,证明借
2025-01-12 00: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