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红楼梦》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7-06 09:38:51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副对联,在红楼梦中出现过两次,一次是甄士隐在睡梦中见到一僧一道携通灵宝玉下凡,甄士隐跟至“太虚幻境”,便见到牌坊两边写着这幅对联。第二次是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时再次出现过。两次出现是作者特意强调,借此点出甄士隐的遭遇和归宿便是贾宝玉一生命运的缩影。

对联的字面意思很直白:当把假的当作真的时,真的也就成了假的。当把没有的当作有的时,有的也就成为了没有。但它要表达的真意就像“太虚幻境”一样十分玄妙,充满着哲学的意味,其隐含的意思是:社会上的人们慕富厌贫,为名为利,劳力劳心,强争苦夺,就是把假的误认为是真的,把真的反而当成了假的;把虚无误认为是实有,把实有反而当成虚无。

曹雪芹并不是要通过红楼梦来宣扬宗教教义,佛道的虚无与哲思只是作者批判否定他所厌恶的那个社会现实的理论武器。书中有诸多带有虚无色彩的说教,我们需要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清楚的认识,否则就很难理解作者为何要竭尽一腔心血来写这样一部著作。我们读红楼梦,应该要看到作者所描绘的那个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和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带给我们的启示。

曹雪芹用高度概括的哲理诗的语言,提醒大家读本书时要辨清什么是真的,有的,什么是假的、无的,这样才不至于惑于假象而迷失真意。小说中借“假语”、“荒唐言”将政治背景的真事隐去,用意是为了避免文字之祸。比如说曾接驾四次的江南甄家也与贾府一样,有一个容貌、性情相同的宝玉,后来甄家也像贾府一样被抄了家,这些都是作者故意以“甄”乱“贾”,以假作真。

佛教与道教是来历不同的两种宗教。曹雪芹有意让和尚与道士同行,明显是带有调侃的意味,同时又使用了“太虚”、“茫茫”、“渺渺”等字样,就明明白白告诉读者这是凭空虚拟的“假语村言”。

真即是假 ,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不是真,假不是假。明此数意,则甄宝玉贾宝玉是一是二,便心目了然。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