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月神是谁希腊神话(古希腊神话中的月神与“嫦娥”有何不同?)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1 12:20:17    

远古时期由于认知的缺乏,在“万物有灵”论的裹挟下,人类将一切常理不可解释的现象都视为神的操作。

因此即使隔着整个欧亚大陆,中国与古希腊都默认神话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崇拜。

于是有了太阳神、月神、水神、风神、雨神等。月亮作为自然神话的重要分支,一直是神话故事中的“主咖”。

最负盛名要数古希腊神话中的月神阿耳忒弥斯和我国的嫦娥仙子,二人虽同是月神,但差异颇大,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她们到底有何区别?这种区别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1.嫦娥: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

嫦娥首次出现于战国初年的《归葬》:“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

首次登场,嫦娥就被定义为“偷药贼”。不过仔细一看,问题就来了。最初向西王母求药的是嫦娥的老公羿,本就是天神的他为什么还要追求长生?印象中嫦娥与羿是一对神仙眷侣,如今她为什么偷药背羿而去?

悲剧的结局往往来自英雄主义或享乐主义的迸发,常人只占其一就会万劫不复,更何况他兼而有之

在天庭上班时,羿的直属领导是天帝帝俊,他与妻子羲和生下了十个儿子名为“日”。

夫妻二人想让十个人轮流站岗,但某天这十个熊孩子同时挂在了天上。

大批百姓因过热而死,能活下来的也逃不过嗜杀成性的上古凶兽围攻,人间恍若炼狱。

帝俊见此赐羿神弓一副,箭矢数支,让他下凡救援。结果我们都知道,后羿不仅射杀凶兽,而且还射下来九个太阳

痛失爱子的天帝有苦难言,每次看见羿就想起自己的儿子。于是将他的神力削去大半,赶去人间。按照时间推算,他与嫦娥的相遇便是由此开始。

英雄与美人本该是良配,但嫦娥与羿过得并不幸福,个中原因并无文献记载,只从她想盗取仙药弃羿而去就能窥见一斑。真正让两人关系崩裂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河伯的妻子洛神

相传她是伏羲之女,在洛水溺亡后升为水神。宓妃有多美,曹植的《洛神赋》已经给出了答案。

世间觊觎她美色的人很多,但真正付出行动的,只有羿一个。

河伯是有名的花花公子,风流成性。曾为天之骄女的洛神在古代婚姻制度下,只能看着他在自己眼皮底下胡作非为。

眼前人已不是彼时人,两两相望,洛神心里只剩下失望。此时羿出现了,他用天帝给的弓箭射伤了河伯将洛神据为了己有

但现在的羿和凡人没什么区别,所以才向西王母求药,想与洛神双宿双栖。

这小算盘打得嘎嘎响,嫦娥想装听不见都不行。原来自己一心爱的人没想过和自己白头偕老。

看着头顶这片青青草原,嫦娥带着委屈和不甘独自飞上了月宫

作为受害方,她应该得到世人宽慰。可在男尊女卑的社会背景下,嫦娥这种叛逆行为被骂得体无完肤。

《淮南子》中记载,嫦娥入驻月宫后,洁白的月亮就有了阴影,于是人们将那片阴影设想为蟾蜍,与太阳中的神鸟踆乌形成讽刺的对比。

蟾蜍在大众印象中不仅相貌奇丑,而且浑身长满麻麻赖赖的疙瘩。将美人比作蟾蜍不难看中其中的批判意味。

李商隐直接用碧海青天的孤苦判定了嫦娥悲惨寂寥的一生。所以,与其说她奔月是成仙,不如说是被放逐到广寒宫,在虚无中孤独地活下去。

2.“神二代”阿耳忒弥斯:我爸是宙斯

与嫦娥的悲惨命运相反,阿耳忒弥斯从出生就无比幸福。父亲是众神之王宙斯,母亲是泰坦女神勒托,弟弟是太阳神阿波罗

“神二代”的她不仅有高贵的身份,而且还是除雅典娜之外最受宠的女儿,只要是她提出来的任何请求,宙斯全盘应允。

三岁生日时,阿耳忒弥斯想要一座城池作为自己在人间落脚点。宙斯大手一挥,直接给了30座城,并且将大陆和岛屿一并划归阿耳忒弥斯名下。

虽然没有家族的压力,但阿耳忒弥斯依然兢兢业业完成自己神的义务。随着宠爱的加深,她的头衔也越来越多。

除了月神,她还是狩猎女神、大自然女神、掌管接生孕育的女神、战争女神、康复女神……宙斯给她的荣誉丝毫不亚于其他兄弟

原生家庭的幸福孕育出她自信美丽、勇猛果敢的性格。与嫦娥的谨小慎微,孤独无依形成了鲜明对比。

唯一能让她有所顾忌的就是父权制下男性的绝对权威。希腊神话中不少故事用女性天神的沉默来映射妇女在社会与家庭中的不平等。

饶是这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女性,也明白只有依靠自己的父亲和兄弟自己的日子才能好过。

3.中外月神的差异

有句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不知道嫦娥看到拿了大女主剧本的阿耳忒弥斯会不会更为自己感到不公。

通过两人的成长以及生活轨迹,不难发现中外神仙的差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飞升上的差异。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家族性非常明显,谁是谁的丈夫,谁是谁的妻子划分得极为清晰,甚至有族谱可供后人查证。

但我国神话中的仙人大部分都是历经磨难,甚至付出生命后被纳入仙籍,代表人物有斗战圣佛孙悟空、吕洞宾、妈祖等。

只有少部分人是背靠大树好乘凉,比如舜的女儿孟婆,前文提过的伏羲之女洛滨。

所以在我国,成仙更像是一种奖励制度

性格上的差异。嫦娥奔月虽然叛逆,但成仙之后性格变得温婉贤淑,动静相宜,这是神性对她的要求。

道德上的约束,圣洁的形象与泯灭人欲的苛求让她成为衡量女性品性的标尺,这与女子行动坐卧要守规矩,保持忠贞与节操的妇德遥相呼应。

希腊神话更看重“神与人的相似性”,他们从外貌到性格,从情绪到品德与人类无异。

她们会因嫉妒对方的美貌而大打出手,也会在丈夫找小三时手撕绿茶。女神们会犯错,会因满足欲望而摄取邪恶的力量;也会在把世界搞得一团糟后,自己收拾残局。

相比之下,东方女神感觉更为理性,她们像被男权雕刻出的模子,随时准备复制出更多“符合标准的女性”。而西方则更像是另一个维度的人间,有血有肉,热闹且感性。

神性职能上的差异。首先在职位上,我国秉承“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原则,所有神仙只能担任一个职位。

希腊神话中虽然也有“全职神仙”,但也有不少身兼数职的,比如阿耳忒弥斯就有12个职位。

其次在职能上,中国女神承担较多的是榜样和教化功能,希腊女神则更注重守护和帮助

她们会以守护者的形象出现在生活中,无论是自然、情绪、外表还是内心都会有与之相对应的神祇进行守护。

4.再从月神差异看成因

上述的各种差异,可以跨出阿耳忒弥斯与嫦娥的维度,扩大至东西方整个神界。现将目光再聚焦到二人身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除去政治制度、伦理观念、社会旧俗和道德约束的不同,还有一点就是月亮在文学中的形象差异

中国的月亮是游子的思念。中国人对月亮有一种独特的“思乡情结”,杜甫在白露当天赏月,明明都是一样的月亮,但他就是觉得自己家门口的更亮。

这种独特的审美情趣让月亮与家、故乡甚至祖国形成巧妙的关联,成为了一种精神寄托。

中国的月亮是对团圆的向往。苏轼在密州做太守时,曾对着月亮表达出对弟弟的无限思念。虽然渴望团圆,但二人相隔万里,只有借着月亮送出自己最朴实的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国的月亮代表落寞失意。古代文豪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为了纾解心中苦闷,他们将月亮当作倾诉的对象

李白在花间与月亮和自己的影子对酌;白居易在船上听着琵琶曲,一江春水也难掩他孤寂之情;王维深夜独自在竹林弹琴,偌大的林子里只有明月与他为伴。如果孤独分等级,他们应该都是各种极品。

外国的月亮是变化与美丽的化身。中国文学中月亮的意境是丰富多元的,西方赋予它的形象则相对单一。

西方文学中月亮常代表妻子、爱人或者圣洁的爱情。契诃夫希望有个如月亮一般的妻子;朱丽叶曾对罗密欧说:“请不要向月亮起誓,月有阴晴圆缺,除非你想爱情如它一般无常”。

无论是代表东方的思念伤感、空灵澄澈,还是代表西方的纯洁爱情,月亮都只有一个。不同的是观察它的人内心所想,比如此时看到它你会想到什么呢?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