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烧烤是很多朋友夏天的标配。在多数人的认知中,啤酒喝多了,似乎对身体没什么好处。
所以酒精爱好者们常常听到家人朋友的劝诫“少喝酒、喝酒对身体不好……”这对于喜爱喝酒的朋友来说,可能就像是孙悟空听念经,一说就头大!或许也会有朋友不屑地认为:酒精的快乐你们根本不懂!
但是,一项新的研究表明:适度饮用啤酒有益于男性肠道菌群健康。这里需要注意两个关键词,一是啤酒;二是男性。如此说来,难道真的有学术资料为广大男性朋友喝啤酒的这一爱好提供了支持?
哪项研究来支持?
这项研究发表在美国化学会(ACS)旗下期刊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上,题为:Impact of Beer and Nonalcoholic Beer Consumption on the Gut Microbiota: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Trial(啤酒和无酒精啤酒对于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
该研究招募了22名健康男性,随机平均分配到两组,在为期4周的研究期间,分别每天饮用330mL的酒精啤酒,或正常啤酒(5.2%酒精度)。在开始研究前和研究结束后,分别收集他们的血液和粪便样本。通过16S rRNA 测序分析他们的肠道菌群。
实验结果显示,连续4周,每天饮用无酒精啤酒或含酒精啤酒,不会增加体重和体脂,也不会显著改变血清心脏代谢生物标志物。
另外,该研究还表明:连续4周每天饮用330ml 含酒精啤酒或无酒精啤酒,都会使得肠道菌群多样性更高,粪便碱性磷酸酶水平更高,这表明肠道健康有所改善。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些朋友心里已经乐开了花?是不是没想到,原来男性喝啤酒还有这样的好处呢?
研究还没完,我们继续往下看。
还真不是那么回事!
相关人员对于这样的结果,也感到十分意外。于是他们进一步深入研究。而后他们发现:无酒精啤酒和含酒精啤酒都增加了肠道菌群的多样性,这与积极的健康结果相关,还增加了参与者粪便碱性磷酸酶活性,这是肠道屏障功能的标志。这些结果表明,啤酒对肠道菌群调节的影响与酒精本身无关,可能由啤酒中富含的多酚类物质介导。
但是!早在2020年,就有研究人员表示:通过补充生物活性多酚和酚酸,增加肠道菌群多样性,适度饮用无酒精啤酒对人类健康有积极影响,而酒精啤酒中的酒精却干扰了这种影响。因此,这提示我们,即使摄入少量酒精也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有朋友看到这,是不是还觉得少量饮酒就是安全的?建议继续往下看!
喝酒的坏处到底是啥?
2018年8月,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了一项对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的酒精使用负担的大型研究,该研究指出酒精是全球15至49岁男性和女性患病和早逝的主要风险因素,全球近十分之一人口的死亡是饮酒所致。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对健康危害最小的饮酒量就是完全不饮酒!
又在2021年7月,《柳叶刀》子刊Lancet Oncology发表了又一项关于酒精的研究,研究团队发现全球酒精所致的癌症发病率为8.4/10万人。男性比女性更易受酒精的影响,其酒精所致癌症的发病率为13.4/10万人,显著高于女性的3.7/10万人。同时,研究团队还证实少量饮酒也会诱发肿瘤。在所有饮酒所致的癌症病例中,大约14%的患者日均酒精摄入低于20克,属于少量饮酒。因此,即使是少量饮酒也会明显增加癌症发病率。
实际上,这两项大规模的实验都在告诉我们:即使是适度饮酒,也依然有害健康。
所以,对于酒精,没有适度一说,更不要觉得“小饮怡情,大饮伤身”是对的。从医学上来讲,滴酒不沾才是正确的做法。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这虚晃一枪来的有点猝不及防?没关系,今晚放下你手中的酒杯,就是这篇文章存在的意义!
清明前后三候对应的花信是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其中“柳花”就是那些“恼人”的柳絮随着天气逐渐变暖柳絮也将逐渐增多飞絮吸入口鼻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车友们可能会选择头巾、帽子、口罩等进行防护驾驶人已“戒备森严”那么爱车又该如何防范呢今天教大家几个小技巧巧妙应对飞絮“侵扰”避免开窗漫天飞絮,开车时尽量
2025-04-03 10:00:00明天就是清明节祭扫、踏青、赏花、登高你是不是已经准备出发提示大家乘火车出行有些物品不能带上火车转发+收藏赶快检查行李和随身物品↓↓↓
2025-04-03 09:47:00尊敬的居民及过往车辆驾驶员:因县交通运输局即将对燕岩大桥开展桥梁地质勘察工作,为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及施工过程中的交通安全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我局将于2025年4月7日至4月27日对燕岩大桥采取限制交通管制措施。施工期间桥面半幅封闭,实行单车道通行。通行要求:在本
2025-04-03 09:43:00近期工信部反诈工作专班曝光一批模仿国家、政府、央企等正规App的“高仿品”涉诈高风险App请大家注意甄别来源/信息通信行业反诈中心、安徽警方
2025-04-03 09:35:00河南一枯井发现80余具遗骸,“一半以上不超过23岁”,当地村民: 或为抗战将士,官方: 已启动DNA检测及史料核查,是否与抗战相关,需要严谨调查
2025-04-03 09:27:00